鐵氰化鐵英文解釋翻譯、鐵氰化鐵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ferric ferricyanide
分詞翻譯:
鐵的英語翻譯:
determine; iron; unalterable; weapon
【醫】 Fe; ferri; ferrum; iron; mars; sidero-
【經】 iron
氰化的英語翻譯:
【化】 cyanidation
專業解析
鐵氰化鐵(Tiě qíng huà tiě),英文對應為Iron(III) hexacyanoferrate(II),其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它是一種深藍色的合成顔料與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化學和實用價值。
1.名稱與化學組成
- 中文名: 鐵氰化鐵(強調其由鐵離子與氰根離子結合而成)。
- 英文名:
- 系統命名: Iron(III) hexacyanoferrate(II) (遵循IUPAC規則,明确鐵元素的價态:一個三價鐵離子與亞鐵氰酸根離子結合)。
- 常用名: Prussian Blue (源于其18世紀在普魯士首次被合成并用作染料的曆史)。
- 化學式: $ce{Fe4[Fe(CN)6]3}$ (或寫作 $ce{Fe7(CN)18}$,但前者更能體現其結構單元)。其結構可理解為三價鐵離子($ce{Fe+}$)與亞鐵氰酸根離子($ce{[Fe^{II}(CN)6]-}$)結合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2.性質特征
- 外觀: 典型的深藍色、無定形固體粉末。其鮮豔的藍色是其最顯著的特征。
- 溶解性: 不溶于水、乙醇和稀酸。這一特性使其作為顔料時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 關鍵反應: 鐵氰化鐵的形成是檢測二價鐵離子($ce{Fe^{2+}}$)的重要反應基礎(如滕氏藍反應,實際産物與普魯士藍相同)。當三價鐵離子($ce{Fe^{3+}}$)與亞鐵氰根離子($ce{[Fe(CN)6]-}$)相遇時,即生成深藍色的鐵氰化鐵沉澱:
$$ce{4Fe^{3+} + 3[Fe^{II}(CN)6]- -> Fe4[Fe(CN)6]3 downarrow (blue)}$$
3.主要應用領域
- 顔料: 是最早合成且至今仍在使用的無機藍色顔料之一,廣泛應用于繪畫(水彩、油畫)、藍圖曬印、印刷油墨、塑料和塗料等行業。其色牢度較好。
- 醫藥: 作為特效解毒劑,用于治療铊(Tl)和放射性铯($^{137}ce{Cs}$)中毒。它能在腸道内通過離子交換機制阻止這些金屬離子的吸收,促進其排出體外。
- 其他: 在電化學、納米材料、磁性材料、吸附劑(如處理放射性廢物)等領域也有研究與應用。
4.安全須知
雖然其名稱中含有“氰”,但鐵氰化鐵中的氰根($ce{CN-}$)被緊密束縛在晶格中,通常不易釋放出有毒的氰化氫($ce{HCN}$)。因此,在常規使用(如顔料)和醫療用途(按醫囑)下被認為是低毒的。然而,高溫分解或強酸處理可能釋放有毒氣體,需謹慎操作。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鐵氰化鐵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性質
化學式為Fe[Fe(CN)₆],由Fe³⁺與[Fe(CN)₆]³⁻配離子結合形成,屬于六氰合鐵酸鹽類化合物。外觀為綠褐色粉末或沉澱,不溶于水,具體熔點和沸點尚未明确記載。
二、制備方法
可通過三氯化鐵(FeCl₃)與鐵氰化鉀(K₃[Fe(CN)₆])反應生成,反應中伴隨沉澱析出。
三、别名與關聯物質
• 别稱包括六氰合鐵酸鐵、氰化鐵;
• 與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化學式Fe₄[Fe(CN)₆]₃)存在關聯,但二者化學組成不同。普魯士藍是亞鐵氰化鐵,而鐵氰化鐵為高價态鐵氰化物;
• 工業上常用作藍色顔料(C.I.顔料藍27),被稱為鐵藍或柏林藍。
四、注意事項
需區分鐵氰化鐵(Fe[Fe(CN)₆])與亞鐵氰化鐵(Fe₄[Fe(CN)₆]₃),後者為更常見的穩定化合物。鐵氰化鐵可能存在不穩定性,實際應用中需注意其氧化還原特性。
以上信息綜合自百科條目和化工資料,若需具體實驗數據或工業參數,建議查閱專業化學數據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