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後成本基礎英文解釋翻譯、調整後成本基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adjusted cost basis
分詞翻譯:
調整的英語翻譯:
adjust; modulate; rectify; regularize; regulate; revise; tune
【計】 annealing; clean-up; justification; levelling; reconditioning
regulation; tuning
【化】 setting
【醫】 adjustment; modulation; rectification; regulation
【經】 modulation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成本基礎的英語翻譯:
【經】 cost basis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語境下,"調整後成本基礎"(Adjusted Cost Base, ACB)指一項資産(如股票、房産)在計算資本利得或損失時,用于确定其稅務成本的基準金額。它代表了該資産在稅務意義上的實際成本,是原始購買成本經過特定調整後的淨值。
核心概念解析:
-
基礎含義:
- 成本基礎 (Cost Base): 最初指為獲取一項資産所支付的全部成本,包括購買價格、傭金、法律費用等直接相關支出。
- 調整後 (Adjusted): 表明這個初始成本基礎并非一成不變。在資産的持有期内,某些特定事件或交易會改變(增加或減少)其稅務成本基礎。
-
調整因素:
- 增加調整項: 主要包括後續對資産的重大改進支出(如房屋擴建、翻新)、與獲取資産相關的額外費用(如法律費、評估費,若最初未計入)。對于證券投資,股息再投資(利用股息收入購買更多同類股票)會按再投資金額增加原持股的ACB。
- 減少調整項: 主要包括資産處置時收到的任何補償(如保險賠償)、部分資本回報(Return of Capital, ROC)。ROC是公司向股東返還的部分股本,收到ROC會相應降低該股票的ACB。
-
稅務計算核心:
- ACB是計算資本利得(Capital Gain)或資本損失(Capital Loss)的關鍵要素。
- 計算公式:
資本利得/損失 = 資産處置所得 - (調整後成本基礎 + 處置相關費用)
- 較低的ACB會導緻較高的資本利得(或較低的資本損失),從而可能産生更高的應納稅額;較高的ACB則相反。
-
與市場價值區别:
- ACB是稅務概念,反映的是稅務上的成本投入,而非資産的當前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市場價值波動不影響ACB,隻有上述特定調整事件才會改變ACB。
漢英對應關鍵術語:
- 調整後成本基礎 (Adjusted Cost Base - ACB): 稅務上計算資本利得/損失所使用的資産成本淨值。
- 成本基礎 (Cost Base): 資産的初始購置成本。
- 資本利得 (Capital Gain): 資産出售價格超過其ACB的部分(需納稅)。
- 資本損失 (Capital Loss): 資産出售價格低于其ACB的部分(可能用于抵稅)。
- 資本回報 (Return of Capital - ROC): 公司返還給股東的部分股本,會降低股票的ACB。
- 股息再投資 (Dividend Reinvestment): 利用股息收入購買更多股票,增加原持股的ACB。
權威參考來源:
- 加拿大稅務局 (Canada Revenue Agency - CRA): 作為加拿大稅務的官方管理機構,CRA對ACB的定義、計算規則和調整事項提供了最權威的指引。其術語表和稅務指南是理解ACB的基礎。來源:Canada Revenue Agency (CRA) - Glossary, Guide T4037 (Capital Gains)。
- Investopedia: 作為廣受認可的金融教育平台,Investopedia提供了清晰、詳細的ACB解釋,包括其重要性、計算方法以及與相關概念(如賬面價值)的區别,并輔以實例說明。來源:Investopedia - Adjusted Cost Base (ACB)。
網絡擴展解釋
調整後成本基礎(Adjusted Cost Basis)是指在原始成本基礎上,根據後續發生的相關事件或費用進行調整後的資産價值,主要用于準确計算資本收益或損失。以下是詳細說明:
1.核心定義
調整後成本基礎是在初始購買成本(含傭金、稅費等直接開支)的基礎上,疊加或扣除後續影響資産價值的因素後的修正值。例如:
- 增加項:資本性支出(如房産裝修費)、分紅再投資、股票分拆産生的份額調整
- 減少項:累計折舊(固定資産)、資産減值損失、已獲稅收抵免
2.應用場景
- 證券投資:若購買股票後發生拆股,原持股數量增加,需按比例調低每股成本基礎。
- 固定資産:企業購置設備後産生的安裝費、改造費需計入成本基礎,後續折舊則逐年調減。
- 稅務計算:出售資産時,調整後成本基礎用于确定應稅收益(公式:
收益=售價−調整後成本基礎
)。
3.與原始成本基礎的區别
項目 |
原始成本基礎 |
調整後成本基礎 |
構成内容 |
購買價+直接費用(如傭金) |
原始基礎±後續調整項(如折舊、改進支出) |
用途 |
初步估值 |
精準計稅、損益核算 |
4.示例說明
假設以$10,000購買股票并支付$100傭金,原始成本基礎為$10,100。若後續獲得分紅再投資$500,則調整後成本基礎變為$10,600。出售時若售價$12,000,則應稅收益為$12,000−$10,600=$1,400。
提示:不同資産類别的調整規則可能差異較大,建議參考具體會計準則或稅務指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