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狀閃長岩英文解釋翻譯、條狀閃長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ankerite
分詞翻譯:
條狀的英語翻譯:
strip
閃長岩的英語翻譯:
【化】 diorite
專業解析
條狀閃長岩(Banded Diorite)的漢英詞典釋義與地質學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翻譯
條狀閃長岩(Banded Diorite)是火成岩中閃長岩的一種特殊構造變種,其核心特征為岩石内部發育顯著的條帶狀構造(banded structure)。該術語可拆解為:
- 條狀(Banded):指岩石中礦物呈平行條帶狀定向排列,通常由淺色礦物(如斜長石、石英)與暗色礦物(如角閃石、黑雲母)交替分布形成。
- 閃長岩(Diorite):一種中性深成侵入岩,主要礦物組成為斜長石(Plagioclase,占比>50%)、角閃石(Amphibole)及少量石英(Quartz),二氧化矽含量介于52%-63%之間。
二、地質特征與成因
-
礦物組成
- 主要礦物:斜長石(中長石至拉長石)、普通角閃石,含少量黑雲母、石英或輝石。
- 條帶成因:岩漿侵入過程中受定向應力作用(如構造擠壓)或熔離分異作用(liquid immiscibility),導緻礦物成分或粒度分層結晶,形成明暗相間的條帶。
-
岩石學意義
條帶狀構造常見于中深成侵入體邊緣或構造活動帶,反映岩漿結晶時的物理化學環境不穩定。其形成可能與以下過程相關:
- 岩漿混合(Magma mixing):基性岩漿與酸性岩漿混合後未完全均一化;
- 同化混染(Assimilation):岩漿侵入圍岩時捕獲外來物質并分異。
三、權威文獻與分類參考
根據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火成岩分類方案:
- 閃長岩的定量礦物标準為:
- $Q < 5%$(石英含量),
- $P/(A+P) > 90%$(斜長石占長石總量比例),
- $M < 35%$(鎂鐵質礦物含量)。
- 條帶狀構造屬于原生構造(Primary structure),在《岩石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2007)中定義為“岩漿岩中礦物或結構單元呈條帶狀交替排列的現象”。
四、典型産地與工程應用
- 中國實例:河北遵化早前寒武紀變質岩系中的條狀閃長岩體,與鐵礦成礦作用密切相關(《中國礦床地質志》,2019)。
- 工程特性:因條帶界面可能降低岩石力學強度,需評估其作為建築石材或地基的適用性(《工程岩土學》,地質出版社)。
來源說明:
- 《火成岩岩石學》(徐夕生,科學出版社,2010)
- 《Magmas and Igneous Rock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 《地質大辭典》(地質出版社,2005)
- 《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谷德振,科學出版社,1979)
網絡擴展解釋
條狀閃長岩是閃長岩的一種特殊結構類型,其名稱來源于岩石中礦物的條帶狀排列特征。以下為綜合解釋:
- 基本組成
閃長岩屬中性深成岩,核心成分為:
- 斜長石(占比約50-70%),多為灰白色中-更長石
- 暗色礦物(20-35%),以角閃石為主,可含輝石、黑雲母
- 石英含量通常<5%,鉀長石<10%
- 條狀結構成因
"條狀"特征主要體現為:
- 岩漿侵入過程中受定向壓力作用,導緻角閃石等柱狀礦物定向排列
- 可能伴隨岩漿分異作用,形成深淺礦物交替的條帶
- 常見于岩體邊緣或接觸帶,與圍岩相互作用形成流變構造
- 鑒别特征
與普通閃長岩相比,條狀閃長岩具有:
- 肉眼可見的平行條帶構造
- 斷面可見拉長的角閃石晶體定向分布
- 密度較大(2.8-3.0g/cm³),硬度6-7
建議:如需專業鑒定,可結合薄片顯微分析觀察礦物定向性,或參考《火成岩結構構造圖冊》等專業文獻獲取更詳細的構造分類标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