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arum buriaticum
cropland; farmland; field
“田蒿”作為複合詞在标準漢英詞典中暫無明确收錄,但可分别解析“田”與“蒿”的語義及植物學特征:
構詞解析
“田”指農耕土地(farmland),常見于農作物名稱如“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蒿”為菊科蒿屬(Artemisia)植物統稱,如艾蒿(mugwort)、茵陳蒿(capillary wormwood)等,具藥用及食用價值。
植物學特征
蒿屬植物多具羽狀裂葉與芳香揮發油,中國分布超186種,如《中國植物志》記載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含青蒿素,為抗瘧疾藥物原料。
文化關聯
《詩經》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反映其生态意義;民間将艾蒿用于端午辟邪,體現民俗應用。
注:當前學界未将“田蒿”列為獨立物種,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權威定義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數據庫。
“田┓蒿”可能存在輸入誤差或寫法混淆。經核查,正确的詞語應為“蒌蒿”(蔞蒿),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與字形
“蒌蒿”拼音為lóu hāo,其中“蒌”是草字頭加“婁”,“蒿”為草字頭加“高”。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草》。
植物特征
蒌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于水邊濕地,嫩莖葉可食用,具有清香脆嫩的特點,常作為春季野菜,與蘆芽并提(如蘇轼詩句“蒌蒿滿地蘆芽短”)。
文化關聯
元代喬吉在《滿庭芳·漁父詞》中描述“蒌蒿香脆蘆芽嫩,爛煮河豚”,說明其常與河豚搭配食用,體現了古代飲食文化中對時令食材的講究。
提示: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其他組合詞(如“田蒿”),可能為地方俗稱或誤寫,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