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cut是什麼意思,woodcut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woodcut英标
英:/'ˈwʊdkʌt/ 美:/'ˈwʊdkʌt/
詞性
複數:woodcuts
常用詞典
n. 木刻;木刻印版;木版畫
例句
The artist invited Japanese woodcutters to teach woodcuts.
這位藝術家邀請日本的木雕師來教木刻。
The woodcuts, which have never appeared on the market, are collected in local museums.
這些木刻畫從未出現在市場上,現在被當地的博物館收藏。
Woodcut technology was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its heyday.
木刻技術在繁盛時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The woodcut Autumn was conceived as a harvest scene.
木刻《秋》是作為豐收的景象來構思的。
This is an innovation for traditional printing of woodcut.
這本身就是對傳統木刻版畫的創新。
Hakka people onc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woodcut movement.
就全國的木刻運動而言,客家人在諸多方面開了先河。
A woodcut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in the art museum next week. Let's go to see it.
美術館下周要舉辦木版畫展,咱們去看看吧!
The speaker Mr. Tong Siang Eng is a long-time researcher of woodcut art in Singapore.
主講人董長英先生長期研究新加坡木刻版畫藝術。
同義詞
n.|wood block/xylograph;木刻;木刻印版;木版畫
專業解析
Woodcut(木刻版畫) 是一種曆史悠久的凸版印刷技術,也是版畫藝術的重要門類。其核心原理是:藝術家在平整的木闆上,用刻刀将不需要印刷的部分剔除,保留凸起的線條或塊面形成圖案。隨後在凸起部分塗上油墨,通過壓印将圖像轉印到紙張或織物上。根據雕刻方式可分為:
- 陽刻(Relief Cut):最常見形式,保留圖像主體線條或塊面(凸起部分),剔除背景區域。印刷後圖像部分為墨色,背景為紙張原色。
- 陰刻(Intaglio Woodcut):相對少見,将圖像線條或塊面部分刻凹下去,背景保持平面。上墨時需将油墨填入凹槽,擦淨版面凸起部分,通過強力壓印将凹槽内的墨轉移到紙上,形成圖像。
曆史發展與藝術特點:
- 起源與早期應用: 木刻技術最早可追溯至古代中國(如唐代用于佛教經卷印刷)和埃及,但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在歐洲于15世紀(文藝複興時期)達到第一個高峰。它最初用于書籍插圖(如《紐倫堡編年史》)和宗教圖像傳播。
- 藝術表現力: 木刻以其強烈的黑白對比、清晰的輪廓線條、質樸有力的刀味和木味著稱。藝術家通過不同刀法的組合(如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可以創造出細膩的排線、粗犷的塊面或豐富的肌理效果。
- 代表藝術家與作品: 德國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木刻作品(如《啟示錄》系列)将這一媒介提升至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日本浮世繪(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的作品)也是木刻藝術的傑出代表,深刻影響了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中國明代的饾版、拱花技術(如《十竹齋箋譜》)代表了彩色木刻的高超技藝。
- 現代發展: 19世紀末至20世紀,木刻在表現主義藝術家(如愛德華·蒙克、橋社藝術家)手中煥發新生,強調主觀情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魯迅倡導)則賦予其鮮明的社會批判性。當代藝術家仍在探索木刻的獨特語言。
制作過程簡述:
- 選闆: 傳統多用紋理細密均勻的硬木(如黃楊木、梨木),現代也常用紋理更少、更易雕刻的膠合闆(如椴木膠合闆)。
- 畫稿: 藝術家将設計稿(反向)繪制或轉印到木闆上。
- 雕刻: 使用各種刻刀,根據設計剔除非圖像部分。這是體現藝術家風格的關鍵步驟。
- 上墨: 用滾筒或墨拓将油墨均勻塗在凸起的圖像部分。
- 印刷: 将紙張覆蓋在已上墨的木闆上,通過手工磨壓(如使用木蘑菇)或印刷機施壓,将圖像轉印到紙上。彩色木刻需制作多塊套色版。
權威參考來源:
-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其版畫與素描部收藏有大量從文藝複興到當代的珍貴木刻版畫原作,并提供詳細的背景信息和圖片資源(可搜索其線上數據庫)。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其官網的“Heilbrunn藝術史時間線”和館藏搜索中,提供了關于木刻曆史、技術和代表藝術家(如丢勒、北齋)的權威介紹與高清圖像。
- 中國美術館:其館藏和展覽中涵蓋了中國傳統木版水印(如榮寶齋技藝)和現代創作版畫的重要作品,是了解中國木刻藝術發展的重要窗口。
- 《版畫藝術史》類專著:如《A History of Wood Engraving》by Albert Garrett 或 《中國版畫通史》等專業書籍提供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網絡擴展資料
“woodcut”是一個藝術領域的術語,指一種傳統的版畫制作技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基本原理
Woodcut(木刻版畫)是通過在木闆上雕刻圖案,再将油墨塗于凸起的雕刻表面進行印刷的技法。雕刻時,藝術家用刀具去除木闆中不需要的部分,保留設計線條和區域,形成凸起的圖案。印刷時,油墨附着在凸起部分,壓印到紙張或織物上。
2. 曆史發展
-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唐代(約7世紀),用于佛經和圖像的複制(如敦煌發現的《金剛經》木刻印刷品)。
- 歐洲傳播:15世紀後成為歐洲書籍插圖的主要方式,代表作品如阿爾布雷希特·丢勒的宗教題材木刻版畫。
- 現代應用:當代藝術家仍用其創作具有粗犷質感的作品,尤其在表現主義風格中常見。
3. 技術特點
- 材料:多用紋理均勻的硬木(如櫻桃木、梨木)或軟木(如松木)。
- 單色與多色:傳統以單色為主,多色需分版雕刻(每色一版,如日本浮世繪)。
- 工具:包括鑿子、雕刀等,不同工具産生粗細各異的線條。
4. 與其他版畫的區别
- 凸版 vs 凹版:Woodcut屬于凸版印刷(圖案凸起),而蝕刻(etching)是凹版(圖案凹陷)。
- 木口木刻:與“wood engraving”(木口木刻)不同,後者在硬木橫截面雕刻,精度更高。
5. 文化意義
木刻版畫在曆史上推動了知識傳播(如宗教文本、民間故事插圖),其手工痕迹和自然材質感至今被視為藝術表達的重要語言,尤其在手工複興運動中備受推崇。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