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vɪlniəs/
n. 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
The killings in Vilnius have precipitated the worst crisis yet.
維爾紐斯的殺戮事件快速引發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危機。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have crowded into the centre of the Lithuanian capital, Vilnius.
幾十萬人湧進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中心。
Lithuania and Armenia signed a treaty in Vilnius recognizing each other as independent sovereign states.
立陶宛和亞美尼亞在維爾紐斯籤訂了一份互相承認各自為獨立主權國家的協定。
The library is on the outskirts of Vilnius.
該圖書館位于維爾紐斯的郊外。
Miniskirts in Vilnius, 1965, Marius Baranauskas.
1965年,立陶宛維爾紐斯的超短裙。
維爾紐斯(Vilnius)是立陶宛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該國東南部内裡斯河與維爾尼亞河交彙處。這座城市的曆史可追溯至14世紀,1323年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納斯正式定都于此,并逐步發展為東歐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名稱源自立陶宛語“Vilnia”(河流名),與城市的地理特征密切相關。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地,維爾紐斯老城區保存了歐洲最完整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群,擁有超過1500座曆史建築,包括哥特式的聖安娜教堂和維爾紐斯大教堂。這座城市在曆史上曾被稱為“北方耶路撒冷”,16-17世紀時聚集了猶太教、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等多種宗教社群,現存27座不同教派的宗教建築印證了這一多元文化傳統。
現代維爾紐斯是波羅的海地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擁有立陶宛80%以上的信息技術企業,被稱為“北歐矽谷”。城市森林覆蓋率高達46%,其獨特的綠色城市規劃理念被歐盟評為“歐洲綠色首都”候選城市。維爾紐斯大學(1579年建校)作為東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至今仍是波羅的海國家重要的學術研究基地。
參考資料:
Vilnius 是立陶宛共和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該國東南部。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Vilnius 是立陶宛語對首都的稱呼,英語中直接沿用該拼寫,專指立陶宛的首都。它是該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發音與拼寫
地理位置與地位
曆史與文化背景
使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發音或文化細節,可參考詞典網頁提供的音頻或曆史資料來源。
threatintimateindelibleacalephdandiesembracementEthefunnelledinventionsLatinsnarcissistsrecuperatedsportiervibratorydetailed planningeconomic contractionelectron captureimmediate attentionmarketing campaignprovide oneselfsum insuredabentericantiscaledemissinedextrorotaryfestschriftgneissiciridologyleukoprecipitinMedusett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