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vændəlaɪz/ 美:/'ˈvændəlaɪz/
過去式:vandalized 過去分詞:vandalized 現在分詞:vandalizing 第三人稱單數:vandalizes
GRE
vt. 肆意毀壞;摧殘(等于vandalise)
He was detained for vandalizing public facilities.
他因故意毀壞公共設施而被拘留。
The criminal vandalized the scene of the crime.
罪犯故意毀壞了犯罪現場。
The thief vandalized the telephone line.
小偷故意毀壞了電話線路。
Do not break, dismantle, or vandalize.
不磨損,拆折,破壞這些資源。
Kids used to vandalize the toilets; now they preferred to play.
孩子們過去經常破壞廁所,現在他們更願意去玩遊戲。
She probably got it from a pig so she can vandalize everything I own.
她可能殺了隻豬來嫁禍給我,這樣她就能強行占有我的一切了。
We are taught that it is actually a crime to vandalize buildings, cars, and other inanimate objects.
我們被教導破壞建築,汽車等其它沒有生命的物體是犯罪。
I moved to the second one, still no lock in there. Are customers here like to vandalize public properties too?
我出來,換到第二間,還是沒有鎖,這裡的顧客也喜歡損壞公物嗎?
"vandalize" 是一個動詞,指故意破壞公共或私人財産的行為,尤其指以惡意或不負責任的方式造成實質性損害。該詞源于19世紀法語單詞"vandalisme",其詞根可追溯至古代歐洲的汪達爾人(Vandals)——這個部落在公元455年劫掠羅馬城時實施了大規模破壞。
在法律語境中,vandalize通常涉及以下行為特征:
根據美國司法統計局數據,財産破壞案件約占所有犯罪案件的12%,其中約35%涉及公共設施破壞。在英國《刑事損害法案1971》中,此類行為最高可判處10年監禁。
該詞與"damage"(損壞)的區别在于其主觀惡意性。例如:意外碰倒花瓶屬于damage,而故意砸碎商店櫥窗則構成vandalize。常見同義詞包括deface(污損)、desecrate(亵渎)和deface(損毀),其中deface更強調破壞物體表面外觀。
“Vandalize” 是一個動詞,意為故意破壞公共或私人財産,尤其指通過塗鴉、損毀、打碎等方式造成破壞。這種行為通常帶有惡意或不負責任的性質,例如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砸壞公共設施等。
詞源與背景
該詞源自曆史上的“Vandal”(汪達爾人),這是一個古代日耳曼部落,因在公元5世紀洗劫羅馬城并大肆破壞而聞名。因此,“vandalize”隱含了“無意義的破壞”或“文化遺産損毀”的負面含義。
用法與示例
及物動詞:後接被破壞的對象,如:
法律與後果:在許多國家,vandalism(破壞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可能面臨罰款或刑事指控。
同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關法律條款或具體案例,建議通過權威詞典或法律文獻查詢更多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