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idite是什麼意思,turbidi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turbidite英标
英:/''tɜːbɪdaɪt/ 美:/'ˈtərbɪˌdaɪt/
常用詞典
n. [地質] 濁流岩;濁流沉積物
例句
The turbidite rocks are found in the outer fan.
外扇發育遠源濁積岩。
Source beds are turbidite of middle Triassic series.
礦源層為中三疊統濁積岩。
The ore forming rock series should be turbidite origin.
與成礦關系密切的岩石為濁積岩成因。
The Mesoproterozoic Shuangqiaoshan Group in northern Jiangxi appears as a complete turbidite fan.
贛北中元古界雙橋山群是一個完整的濁積扇體。
A large scale turbidite body sedimented in Es 3 forming a large scale turbidity sandstone oilfield.
沙三段沉積了一個大型濁積岩體,形成了一個大型濁積砂岩油田。
專業解析
turbidite(濁積岩) 是指由海底濁流(一種高密度、富含沉積物的重力流)沉積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層序特征的沉積岩或沉積物。濁流通常由地震、滑坡、洪水或風暴浪等因素觸發,攜帶大量陸源碎屑(如砂、泥)沿海底峽谷或斜坡向下流動,最終在深海平原或海盆邊緣減速沉積下來。
核心特征與形成過程:
-
鮑馬序列(Bouma Sequence):這是濁積岩最經典的識别标志,由荷蘭地質學家Arnold Bouma提出。一個完整的理想鮑馬序列自下而上通常包括五個單元:
- E段(泥):最上部,為遠洋或半遠洋泥岩/頁岩,沉積于濁流活動間歇期。
- D段(上平行紋層):粉砂質或極細砂質紋層,由低密度濁流尾部懸浮沉積形成。
- C段(波紋交錯層理/包卷層理):砂質,常見波紋層理、變形層理(如包卷層理),反映濁流減弱時的牽引流作用。
- B段(下平行紋層):中-細砂質,發育平行層理,由高流速、高密度濁流主體上部沉積形成。
- A段(粒序層理/塊狀層):最底部,為含礫中-粗砂岩或礫岩,底部常具侵蝕面。最顯著的特征是正粒序,即顆粒自下而上由粗變細。由高密度濁流主體快速沉積形成。
-
沉積環境:主要形成于大陸坡、海底扇、深海平原等深水環境。濁流是陸源碎屑物質向深海輸送的重要機制。
-
岩性:成分多為陸源碎屑,如石英、長石、岩屑等,可形成砂岩、粉砂岩、泥岩以及礫岩(少見)。深海環境也可能有少量生物成因物質混入。
地質意義與經濟價值:
- 古地理重建:濁積岩是識别古代深海沉積環境的關鍵标志,有助于恢複古大陸邊緣、海盆形态和構造活動曆史。
- 油氣儲層:濁積砂岩通常分選較好、孔隙度高,且常被深海泥岩包圍形成良好蓋層,因此是重要的深水油氣儲層類型。全球許多大型油氣田(如墨西哥灣、巴西深海、西非深海)的儲層都是濁積岩。
- 礦産資源:某些濁積岩序列可能富含金、鉑等貴金屬或銅、鉛、鋅等賤金屬礦産。
- 地質災害研究:研究現代和古代濁積岩有助于理解海底滑坡、濁流觸發機制及其災害性。
權威參考資料:
- 美國地質學會(GSA)術語表提供了濁積岩的簡明定義:https://www.geosociety.org/GSA/Education_Careers/Geologic_Time/GSA/edu-career/time/glossary.aspx (搜索 "turbidite")。
- 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的海洋學課程材料詳細解釋了濁流過程和濁積岩特征:https://www.open.edu/openlearn/science-maths-technology/oceans/content-section-3.2。
-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洋探索項目提供了現代海底濁流觀測及其沉積作用的實例: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edu/learning/player/lesson09/l9la1.html。
- 經典學術著作:Bouma, A. H. (1962). Sedimentology of Some Flysch Deposits: A Graphic Approach to Facies Interpretation. Elsevier. ISBN 9780444401050 (系統闡述了鮑馬序列)。Middleton, G. V., & Hampton, M. A. (1973). Sediment gravity flows: mechanics of flow and deposition. In Turbidites and Deep Water Sedimentation (G. V. Middleton & A. H. Bouma, Eds.). SEPM Short Course Notes. (奠定了濁流動力學基礎)。
- 世界油氣工業界廣泛認可的深水儲層描述标準參考:AAPG Memoir系列(如Memoir 85: Deep-Water Reservoirs of the World)和SEPM(沉積地質學會)的特刊常包含濁積岩儲層精細表征的權威研究。
網絡擴展資料
turbidite(濁積岩/濁流岩)是地質學中描述一種由濁流(水下沉積物重力流)形成的沉積岩層。其名稱源自拉丁語“turbidus”(渾濁的),反映了沉積過程中混濁流體攜帶碎屑物質的特點。以下為詳細解釋:
1.定義與特征
- 基本含義:指由濁流攜帶的砂、泥等碎屑物質在深水環境(如海底峽谷、深海平原)沉積形成的岩石層,具有典型的粒序層理(即顆粒從粗到細的垂直分異)。
- 結構特點:通常呈層狀分布,單層底部為粗砂或礫石,向上逐漸過渡為細泥,反映濁流能量逐漸減弱的過程。
2.形成機制
- 觸發因素:地震、滑坡、洪水等事件導緻陸架或斜坡上的未固結沉積物失穩,形成高密度濁流并沿斜坡向下流動。
- 沉積環境:主要發育于深海扇、湖盆等區域,常見于古代和現代沉積盆地中。
3.應用與實例
- 石油地質:濁積岩因具備良好的儲集性能,常成為油氣勘探的目标,如扇三角洲和深湖濁積岩儲層。
- 古環境研究:通過分析濁積岩的分布和結構,可推斷古地理環境及構造活動曆史。
4.相關術語
- 近義詞:濁流沉積(turbidity current deposit)。
- 法語關聯:在法語中,“turbidité”指液體的渾濁度,與濁積岩的形成機制相關。
5.發音與詞源
- 音标:英音 [ˈtɜːbɪdaɪt],美音 [ˈtɜːrbɪˌdaɪt]。
- 詞源:由“turbid”(渾濁的)加地質學後綴“-ite”(岩石)構成,直譯為“渾濁成因的岩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濁積岩層序或案例分析,可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