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平凡,瑣碎
Love must stay in the shade of trivialism and mediocrity.
愛必存在于瑣屑和平庸陰影之下。
Love must stay in the shade of trivialism and mediocrity between two people who never learn to enjoy the lure of solitude.
在兩個不懂得品味孤獨之美的人之間,愛必流于瑣屑和平庸。
n.|ordinariness/banality;平凡,瑣碎
Trivialism(瑣碎主義)是哲學邏輯領域的一個特殊理論立場,主張所有命題都是微不足道且顯然為真的,甚至包括自相矛盾的陳述。這一概念最早由哲學家Graham Priest在2005年的著作《Doubt Truth to Be a Liar》中系統闡述,其核心觀點認為邏輯系統應當允許“真矛盾”(true contradictions)存在,即某些命題可以同時為真和假。
從哲學背景來看,trivialism與經典邏輯中的“爆炸原理”(ex falso quodlibet)形成對立。經典邏輯認為,若接受矛盾則會導緻系統内所有命題皆可被證明(即“從矛盾可推出一切”),而trivialism則接受這種全局性的真值泛化,主張所有事物都具備真實屬性。這種極端立場常被用于探讨邏輯系統的邊界條件,例如在悖論研究中測試非經典邏輯(如次協調邏輯)的容忍矛盾能力。
學術界對trivialism的批評主要集中于其實用性層面。分析哲學家Willard Van Orman Quine曾指出,若接受trivialism将導緻認知活動失去意義,因為所有命題都将喪失可證僞性這一科學理論的核心特征。當代邏輯學界普遍将其視為理論模型而非實踐工具,主要用于揭示經典邏輯體系中的潛在假設。
trivialism 是一個由形容詞 trivial(瑣碎的、平凡的)加後綴 -ism 構成的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1. 基本釋義
表示對瑣碎、平凡事物的關注或強調,常帶有中性或貶義色彩。根據詞典釋義,它既指事物本身的「瑣碎性」,也包含「主張瑣碎性」的哲學觀點。例如:
2. 詞源與關聯詞彙
3. 哲學語境擴展
在哲學中,trivialism 被部分學者視為一種極端立場,主張「所有命題均為真」,即認為連矛盾命題(如“A且非A”)都可同時成立。這種觀點因邏輯矛盾性而常被學術界批判,但它在探讨真理邊界時具有理論價值。
使用建議
該詞在日常英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學術讨論或批判性語境。若需描述「過分關注瑣事」,口語中更傾向用nitpicking 或trivial details 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