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anmen Square是什麼意思,Tiananmen Squar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廣場
同義詞
|tien an men square/Tian Aan Men square;天安門廣場
專業解析
天安門廣場(Tiananmen Square)是位于中國北京市中心的世界最大城市廣場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的重要見證地。其名稱“天安門”源自明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的皇城正門“承天門”,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後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
1. 曆史與建築特征
廣場北端的天安門城樓原為明清兩代皇家建築,采用重檐歇山頂傳統制式,城台下開五阙券門,正中懸挂毛澤東肖像。1949年後,廣場經多次擴建形成現有格局,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百萬人集會。主體建築包括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形成“左祖右社”的對稱布局(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2. 政治文化象征
作為國家儀典核心場所,廣場承擔國慶閱兵、重大外交歡迎儀式等職能。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浮雕記錄着從鴉片戰争到解放戰争的重大曆史事件(來源:人民網專題報道)。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國際認知與現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強調其“東方古都城市規劃的傑出範例”價值(來源:UNESCO亞太遺産中心檔案)。當前廣場日均接待遊客約3萬人次,實行24小時安保巡邏,周邊設置多個安檢入口(來源:北京市旅遊局公告)。
注:本文内容整合自中國政府網、國家文物局公開資料及主流媒體報道,所述信息均符合曆史事實和現行管理條例。
網絡擴展資料
Tiananmen Square(天安門廣場)是北京市中心的核心地标,具有豐富的曆史、政治和文化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地理位置與曆史背景
- 位置:位于北京中軸線的核心區域,北接天安門城樓,南至正陽門,東西兩側分别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形成對稱布局。
- 曆史沿革:
- 天安門城樓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清朝順治年間更名為“天安門”。
- 廣場現貌形成于20世紀,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标志着其成為國家象征。
2. 建築與布局
- 核心建築:
-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廣場中央,碑身刻有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周恩來手書碑文,高37.94米。
- 毛主席紀念堂:廣場南端,存放毛澤東遺體,建築莊嚴肅穆。
- 天安門城樓:明清皇城正門,現為國慶閱兵等重大儀式舉辦地。
- 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東西對稱分布,分别象征國家政治與曆史文化。
- 空間特征:占地44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布局恢宏,體現中國傳統軸線對稱與現代功能的結合。
3. 文化意義與象征
- 政治象征:新中國成立的見證地,國家主權與民族精神的象征。
- 文化活動:每日舉行升旗儀式,吸引大量遊客;重大節日(如國慶)布置主題花壇,成為全民共享的公共空間。
- 申遺地位:作為北京中軸線(2024年列入世界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理念與現代城市發展的融合。
4. 國際與旅遊影響
- 國際知名度:與紫禁城、長城等共同構成北京旅遊名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産關聯區域。
- 遊客體驗:遊客可在此感受曆史厚重感,參觀周邊建築群,并參與升旗儀式等特色活動。
5. 相關術語擴展
- Tiananmen Rostrum(天安門城樓):廣場北側核心建築,曆史上為皇家儀式場所,現用于國家慶典。
- Central Axis of Beijing(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裡,串聯天安門廣場、故宮、景山等遺産點,體現“理想都城秩序”。
總結
Tiananmen Square 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城市中心,更是中國政治曆史、文化傳承與國際形象的集中體現。其建築群與活動深刻诠釋了“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北京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