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the Ming Tombs是什麼意思,the Ming Tomb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十三陵

  • 例句

  • And maybe the Ming Tombs too.

    也許還去明十三陵。

  • We're going to visit the Ming Tombs.

    我們準備去參觀明十三陵。

  • No, I'd rather go to the Ming Tombs.

    不,我更願意去明十三陵。

  • We 're going to visit the Ming Tombs.

    我們準備去參觀明十三陵。

  • Look! The Ming Tombs.

    看!明朝墓石。

  • 專業解析

    明十三陵(The Ming Tombs)是位于中國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南麓的明朝皇帝陵墓群,始建于1409年,共安葬了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後及多位嫔妃、太子等皇室成員。其名稱來源于明朝(1368-1644)這一曆史朝代及陵墓群規模,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建築群之一。

    曆史背景與選址

    明十三陵的建造始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其長陵為第一座陵墓。選址遵循古代風水學說“負陰抱陽”原則,背靠天壽山,南臨平原,形成“龍脈”格局。這一規劃體現了明代帝王對“天人合一”思想的尊崇。

    建築特色與結構

    陵墓群以神道為中心軸線,包含石像生、碑亭、祾恩殿等建築。其中:

    1. 石像生:神道兩側排列石獸、文臣武将雕像,象征帝王權威。
    2. 地宮結構:以定陵為例,采用“金剛牆”防護技術,由前、中、後殿及左右配殿組成。
    3. 建築規制:各陵遵循“前朝後寝”制度,地面建築模仿皇宮布局,體現“事死如事生”觀念。

    文化遺産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3年将其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評價其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與景觀設計的傑出範例”。現存遺址為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喪葬禮儀及建築技術提供了實物依據,其中出土的絲織品、金冠等文物現藏于北京明十三陵博物館。

    現代保護與利用

    中國國家文物局通過數字化監測、生态修複等手段實施保護,同時作為國家級5A景區對外開放。2024年啟動的“文物活化工程”首次運用AR技術還原陵墓建造過程,進一步強化了文化遺産的教育功能。

    網絡擴展資料

    The Ming Tombs(明十三陵) 是中國明朝(1368–1644)帝王的皇家陵墓群,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與建築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The Ming Tombs 指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群,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建築群之一。其名稱源自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均安葬于此(明朝共16位皇帝,剩餘3位因特殊原因未葬于此)。2003年,明十三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二、地理位置與規模


    三、曆史背景


    四、建築布局與特色

    1.神道(Sacred Way)

    2.陵寝建築

    每座陵墓均包含以下核心結構:


    五、文化價值


    六、開放與旅遊信息


    示例用法:

    通過以上信息,可見The Ming Tombs不僅是建築傑作,更是解碼明代政治、文化與信仰的關鍵鑰匙。如需深入了解具體陵墓或出土文物,可參考相關考古報告與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