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r.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中某些氣體吸收并重新輻射地表釋放的紅外線輻射,導緻地表和低層大氣溫度升高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得名于溫室的玻璃屋頂吸收太陽熱量的原理,但實際物理機制存在差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通過分子振動捕獲熱量,而非物理阻隔熱量散失。
該過程可分為兩個層面:
主要溫室氣體按輻射強迫貢獻排序包括:
當前科學研究共識表明,增強的溫室效應是近50年全球升溫1.1°C的主因,導緻極地冰蓋消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頻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模型顯示,若維持現有排放水平,本世紀末可能升溫2.4-4.4°C。
溫室效應(The Greenhouse Effect)是地球大氣層中的某些氣體捕獲太陽熱量,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的自然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溫室效應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像溫室的玻璃一樣,允許太陽短波輻射穿透并加熱地表,同時吸收地表反射的長波紅外輻射,阻止熱量完全散失到太空,從而維持地球適宜的溫度。若無此效應,地球平均溫度将降至約-18°C,而非現在的15°C。
氣體 | 來源 | 增溫效應占比 |
---|---|---|
二氧化碳 | 化石燃料燃燒、森林砍伐 | 約65% |
甲烷 | 農業活動、垃圾填埋 | 約16% |
一氧化二氮 | 化肥使用、工業排放 | 約6% |
氟化氣體 | 制冷劑、工業過程 | 約2% |
溫室效應的輻射平衡可簡化為: $$ Delta T = lambda cdot Delta F $$ 其中,$Delta T$為溫度變化,$lambda$為氣候敏感度,$Delta F$為輻射強迫(由溫室氣體濃度變化引起)。
通過理解溫室效應,可更清晰地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