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fth century是什麼意思,the fifth century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5世紀
例句
Construction of the wall began in the fifth century B.C..
長城最早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紀。
They crossed the Pacific to Mexico in the fifth century.
他們在第五世紀時即橫渡太平洋到了墨西哥。
There was in Persia in the fifth century a king called Cavades.
五世紀波斯有個國王叫卡瓦·德斯。
He said that we know started in the fifth century BC the sun 3113 years.
他說我們得知第五太陽紀始于公元前3113年。
An incisive change in Greek philosophy and thought took place in the fifth century.
公元五世紀、希臘的哲學和思想發生了一次深刻的變化。
專業解析
the fifth century 的詳細中文解釋
the fifth century 指公元紀年中的第五個世紀,具體時間跨度為公元401年至公元500年。這一時期處于古典時代晚期向中世紀早期的過渡階段,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時間範圍與曆史定位
- 起止年份:公元401年1月1日至公元500年12月31日。
- 世紀劃分依據:公元紀年法以耶稣誕生次年(公元1年)作為起點,每100年為一個世紀。第五世紀即公元元年後的第五個百年區間。
二、關鍵曆史事件與時代特征
- 羅馬帝國的衰落
西羅馬帝國在此時期持續衰敗,外族入侵加劇。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羅馬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标志着歐洲古典時代的終結。
- 民族大遷徙(Völkerwanderung)
日耳曼、匈人等遊牧民族大規模遷入羅馬帝國疆域,推動歐洲政治格局重組,為法蘭克王國等新興國家奠定基礎。
- 文化宗教發展
- 基督教傳播: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持續擴張,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等神學家著書立說,奠定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基礎。
- 東方文明:中國處于南北朝時期(420–589年),佛教廣泛傳播;印度笈多王朝進入鼎盛期,開創古典藝術與科學黃金時代。
三、重要人物與遺産
- 軍事領袖:匈人首領阿提拉(Attila)橫掃歐洲,迫使羅馬求和。
- 思想遺産:羅馬法學家保存的《狄奧多西法典》(Codex Theodosianus)成為後世大陸法系基石。
權威參考來源:
-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 - 世紀的定義與曆史分期
- 世界曆史數據庫 - 西羅馬帝國衰亡研究
- 維基百科“5世紀”詞條(經學術審核) - 民族大遷徙背景
網絡擴展資料
“the fifth century”指公元5世紀,即從公元401年1月1日至500年12月31日的100年時間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
時間範圍
- 根據公曆紀年法,每個世紀從“xx01年”開始到“xx00年”結束。因此,5世紀特指401年至500年。
- 注意與“公元前5世紀”(500 BC-401 BC)區分,後者需明确标注“BC”。
-
曆史背景
- 歐洲:西羅馬帝國衰落的關鍵時期,476年西羅馬滅亡,标志歐洲中世紀開端。日耳曼部落(如哥特人、汪達爾人)大規模遷徙,基督教逐漸成為主流宗教。
- 亞洲:中國處于南北朝分裂時期(420-589年);印度笈多王朝鼎盛,佛教藝術蓬勃發展。
-
文化意義
- 基督教教義系統化,奧古斯丁完成《上帝之城》;
- 中國書法藝術進入成熟期,王羲之等名家活躍于4-5世紀(雖主要活動在4世紀,但其影響延續至5世紀)。
-
常見誤用
- 錯誤表述:“5世紀是400-499年”(實際應為401-500年);
- 避免混淆:提及具體年份時需結合事件,如“476年西羅馬滅亡屬于5世紀”。
若需了解具體事件或地區細節,建議查閱《劍橋古代史》或專業曆史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