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swɪndlər/ 美:/'ˈswɪndlər/
騙子
複數 swindlers
n. 騙子
n. (Swindler)人名;(英)斯溫德勒
A swindler gets money dishonestly by deceiving people.
騙子通過欺騙人 不誠實地獲得金錢
The swindler had been caught in flagrante delicto.
那個騙子當場被捕。
I mean that he is a swindler.
我的意思是說,他是個騙子。
We knew him to be a swindler.
我們知道他是個騙子。
The swindler allured her by hopes.
那騙子用希望引誘她。
That swindler USES several aliases.
那個騙子使用幾個化名。
n.|fraud/sharp/bilker/confidence man/cajoler;[法]騙子
Swindler 指通過欺詐或欺騙手段非法獲取他人財物或信任的人,屬于法律和道德層面的嚴重指控。該詞源于德語 Schwindler(原意為“冒險家”或“吹牛者”),18世紀進入英語後逐漸演變為專指實施詐騙的個體(來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在法律定義中,swindler 的行為通常符合詐騙罪 的構成要件,例如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或利用信任關系實施財産侵占。美國《聯邦法典》第18章第1343條将此類行為定義為“通過電子通信手段進行欺詐”,可導緻刑事處罰(來源:Cornell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語言學家指出該詞具有強烈貶義,常見于新聞報道和司法文書。例如《華爾街日報》在報道龐氏騙局時,将策劃者伯納德·麥道夫稱為“史上最惡劣的金融詐騙者(swindler)”(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rchives)。語料庫統計顯示,該詞在商業犯罪和網絡詐騙場景中使用頻率最高(來源:COCA語料庫)。
單詞swindler 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通過欺騙或欺詐手段獲取財物或利益的人,即“騙子”或“詐騙者”。其行為通常涉及精心設計的騙局,例如虛假承諾、僞造身份等。
在法律文本中,該詞常被标注為“【法】騙子”,表明其行為可能涉及刑事責任。相關動詞形式為swindle(詐騙),名詞形式可指具體騙局(如 a tax swindle)。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彙的考試應用(如雅思、托福),可參考備考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