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sjuːprə'rɒɡətɔːrɪ/ 美:/'ˌsupərɪˈrɑːɡəˌtɔːri/
GRE
adj. 額外的,多餘的;職責以外的
Some theories of morally correct action also introduce the category of the supererogatory: an action is supererogatory if and only if it is morally praiseworthy, but not obligatory.
有些道德正确的行為的理論還引入了多勞類别:一個行為當且僅當它在道德上值得表揚但不是義務時就屬于多勞類别。
adj.|additional/added/extra/excess/spare;額外的,多餘的;職責以外的
在倫理學與日常語言中,"supererogatory"(中文譯為"超義務的"或"分外之善的")指超越基本道德義務的行為。這類行為具有積極的道德價值,但并非義務要求,未能履行也不會被視為道德錯誤。例如,某人冒着生命危險救助陌生人,或自願捐贈超出社會預期額度的財物,均屬于典型超義務行為。
該概念最早由基督教神學家提出,用于描述"超出上帝誡命要求"的善舉。現代哲學中,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将其定義為"道德上值得贊揚卻不構成義務的行為",強調其自願性與卓越性特征。倫理學家J.O. Urmson在1958年發表的論文《聖徒與英雄》中系統論證了此類行為在道德體系中的必要性。
在法律與職業道德領域,超義務行為常作為區分最低合規标準與卓越實踐的分界線。牛津英語詞典指出,該術語源于拉丁語"supererogare",字面意為"超出必要支出",最早記錄于16世紀中期。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倫理學派(如義務論)對超義務行為的獨立性存在争議,認為所有道德行為均可歸為義務範疇。
以下是對單詞supererogatory 的詳細解釋:
Supererogatory 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超出職責或義務要求的”,通常指自願付出額外的努力或行為,且這些行為并非必須完成。例如:醫生在非工作時間免費救治患者,或某人主動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任務。
如需進一步了解用法或例句,可參考來源網頁的詳細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