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suːɪsaɪd reɪt/
自殺率
There is a disproportionately high ******* rate among prisoners facing very long sentences.
特長刑期的犯人中自殺率高得不成比例。
And for people twenty to twenty-nine the ******* rate was nearly unchanged.
對于20歲至29歲的人群來說,這個比率幾乎沒有變化。
Though the ******* rate was lower than other peoples, it still needed emphasis.
與其他民族相比偏低,仍需加以重視。
When domestic gas was detoxified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there was a drop in the ******* rate of about a third, researchers have argued.
研究者們還表明,在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家用天然氣開始被過濾毒性後,自殺率确實下降了三分之一。
The creation of a mass society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national ******* rate—14 per 100, 000—is high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一個“大衆化社會”的出現往往伴隨着困難的調整,和按國際标準萬分之1.4的國家自殺率。
"自殺率"(suicide rate)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指标,用于衡量特定人群在特定時間段内自殺行為發生的頻率。其标準定義為:
自殺率 = (特定時期内特定人群中發生的自殺死亡人數 / 該時期該人群的平均人口數) × 100,000
關鍵特征與意義:
權威數據來源示例(請訪問官網獲取最新數據):
示例(非實時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過往報告,全球平均自殺率約為每10萬人中9人死亡,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
根據多個詞典解釋和用法說明,"suicide rate"指特定群體或地區中自殺行為發生的比率,通常以每10萬人口中的自殺人數為統計單位。以下是綜合解釋:
核心定義
"suicide"指個體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名詞)或該行為本身(動詞),源自拉丁語詞根 -cide(表示"殺")。而"rate"表示比率或速率。組合後,"suicide rate"即統計某時間段内自殺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常用于公共衛生領域。
統計維度
影響因素
研究顯示,自殺率與社會經濟壓力、心理健康服務可及性、文化觀念(如對自殺的污名化)密切相關。例如,高權威性詞典指出"自取滅亡"的引申義也反映了該詞的社會批判性内涵。
相關術語擴展
如需具體國家或地區的數據,可參考WHO年度報告或國家衛生部門統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