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 Age是什麼意思,Stone Ag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石器時代
例句
He discovered a Stone Age village 5,000 years old.
他發現了一座有五千年曆史的石器時代的村莊。
The history of breaststroke dates back to the Stone Age.
蛙泳的曆史追溯到石器時代。
The material of human fossil, culture relic and zoolite in the Old Stone Age are very abundant.
古代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文物和人為動物的物質非常豐富。
That time was the Stone Age.
那個時代叫石器時代。
We played in the Stone Age. We played in Roman times.
我們石器時代在玩,羅馬時代也在玩。
專業解析
石器時代(Stone Age)是人類史前文化分期中最漫長的階段,指人類主要使用石材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時代。根據技術發展和文化特征,考古學将其劃分為三個核心時期:
一、舊石器時代(約260萬年前 - 約1萬年前)
- 核心特征:人類以打制石器為主,從事狩獵采集活動,開始用火。早期人類如能人、直立人出現,晚期出現智人。
- 關鍵發現:奧杜韋峽谷的石器(非洲)、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中國)印證了此時期的生存方式。
- 文化演進:出現岩畫藝術(如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和喪葬習俗,反映精神文化萌芽。
二、中石器時代(約1萬年前 - 約8000年前)
- 過渡階段:冰期結束後氣候變暖,人類發明細石器和弓箭,適應新的生态環境。
- 技術革新:出現複合工具(如鑲嵌石刃的骨角器),提升狩獵效率,為農業起源奠定基礎。
三、新石器時代(約8000年前 - 約4000年前)
- 革命性轉變:人類掌握磨制石器技術,發展原始農業(小麥、水稻栽培)和畜牧業(豬、牛馴化),進入定居生活。
- 社會變革:陶器廣泛使用,村落形成(如土耳其加泰土丘遺址),紡織、制陶等手工業出現,社會分工萌芽。
- 中國典型遺址:河姆渡文化(稻作農業)、仰韶文化(彩陶技術)展現了東亞地區的發展脈絡。
學術意義與遺産
石器時代奠定了人類技術、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基礎。其分期依據全球不同區域存在差異(如美洲大陸延至金屬工具傳入),但共同反映了人類適應自然、改造工具的演化曆程。現代考古學通過石器微痕分析、殘留物檢測等技術,持續深化對該時期生計模式的研究。
權威參考來源:
- 大英博物館《石器時代導論》https://www.britishmuseum.org/stone-age
- 劍橋大學考古系《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https://www.arch.cam.ac.uk/palaeolithic-art
- 《自然》期刊:石器技術演化研究(2023)https://www.nature.com/stone-tool-evolution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https://www.chnmuseum.cn/neolithic-cultures
網絡擴展資料
Stone Age(石器時代)是考古學中用于描述人類早期社會發展階段的術語,指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工具和武器的曆史時期。以下從定義、分期、生活方式及文化遺産等角度綜合解析:
核心定義
-
基本含義
- 時間範圍:約始于300萬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石器),結束于金屬冶煉技術(青銅時代)的興起,具體時間因地區而異。例如,英國的石器時代約在12000年前結束,隨後進入青銅時代。
- 核心特征:人類依賴打制或磨制石器作為主要生産工具,尚未掌握金屬冶煉技術;社會形态從遊牧的狩獵采集逐漸過渡到農業定居。
-
詞源與延伸
- 詞源:由“Stone”(石頭)和“Age”(時代)組成,最早由19世紀考古學家提出,用于劃分人類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
- 延伸意義:常象征原始、樸素的生活方式,或用于比喻技術落後的狀态。
分期與特征
石器時代分為三個主要階段,不同地區的分期略有差異:
-
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
- 時間:約300萬年前至1.2萬年前。
- 特點:人類以狩獵采集為生,使用打制石器(如燧石工具),穴居或半穴居,社會結構為小型遊牧群體。
- 重要發現:尼安德特人化石、洞穴壁畫(如法國拉斯科洞穴)。
-
中石器時代(Mesolithic)
- 時間:約1.2萬年前至8000年前(部分地區)。
- 特點:工具精細化(如複合工具),開始馴化狗輔助狩獵,氣候變暖導緻人類適應多樣化生态環境。
-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 時間:約8000年前至金屬冶煉技術出現(如英國約4500年前進入青銅時代)。
- 特點:農業革命(種植作物、馴化動物)、定居村落出現,工具發展為磨制石器(如石斧),陶器工藝興起。
- 典型案例:英國斯卡拉布雷遺址(Skara Brae)的石頭房屋,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村落,被稱為“蘇格蘭龐貝”。
生活方式與社會
-
經濟與生存
- 舊石器時代:依賴狩獵大型動物(如猛犸象)和采集野生植物,工具以石矛、刮削器為主。
- 新石器時代: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如小麥種植、牛羊馴養),人類開始儲存食物,形成穩定的定居點。
-
文化與技術
- 工具制造:燧石、黑曜石等石材廣泛用于制作工具,後期出現紡織、陶器。
- 藝術與信仰:洞穴壁畫、祭祀遺址(如巨石陣)表明宗教和儀式活動的萌芽。
-
社會組織
- 舊石器時代:小規模遊牧群體,無明确等級制度。
- 新石器時代:村落社群形成,出現勞動分工(如農民、工匠)。
現代研究與遺産
-
考古發現
- 英國遺址:巨石陣(Stonehenge)作為宗教或政治象征,奧克尼群島新石器時代村落群被列為世界遺産。
- 人類學研究:Begg通過石器時代人牙齒磨耗研究,提出磨耗是維持咬合平衡的生理現象,挑戰了現代正畸學理論。
-
文化影響
- 教育:英國小學曆史課通過模拟石器時代生活(如閱讀、博物館參觀),培養兒童對古代社會的批判性思考。
- 象征意義:巨石陣等遺迹被視為人類協作與工程智慧的象征,其建造目的仍為未解之謎(如政治統一、天文觀測)。
與後續時代的關系
- 向青銅時代過渡:金屬工具(如青銅器)的出現标志着石器時代的終結。英國約4500年前開始冶煉銅錫合金,工具效率提升,社會進入更複雜的發展階段。
“Stone Age”不僅是技術分期的術語,更是理解人類文明起源的關鍵。其研究跨越考古學、人類學、醫學等多個領域,揭示了從生存本能到社會協作的演化路徑。現代人對這一時代的興趣,既源于對祖先智慧的好奇,也源于對自身文明根源的反思。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