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shuttle是什麼意思,space shuttl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space shuttle英标
美:/'speɪs ˈʃʌtl/
常用詞典
航天飛機(往返于地球和太空站之間運載人和物資的)
例句
The space shuttle touched down yesterday.
這架航天飛機昨日着陸。
The space shuttle Atlantis returned safely to Earth today.
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今天安全返回地球。
The space shuttle had been scheduled to blast off at 04:38.
這架航天飛機計劃于04:38發射升空。
This is Mission Control calling the space shuttle Discovery.
這是地面指揮中心呼叫航天飛機“發現號”。
The countdown has begun for the launch of the space shuttle.
航天飛機發射前的倒計時已經開始。
同義詞
|space plane;[航]航天飛機(往返于地球和太空站之間運載人和物資的)
專業解析
Space Shuttle(航天飛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一種部分可重複使用的載人航天運輸系統。它代表了人類航天史上一個獨特且重要的階段,融合了火箭和飛機的技術特點,主要用于将宇航員和有效載荷(如衛星、空間站組件、科學儀器)送入近地軌道,并安全返回地球。
其詳細含義和核心特點包括:
-
系統構成與可重複使用性:
- 航天飛機并非單一飛行器,而是一個由多個主要部件組成的複雜系統:
- 軌道器 (Orbiter):外形類似飛機的載人航天器,是宇航員工作和生活的場所,也是攜帶有效載荷進入軌道并返回地球的部分。它是整個系統中唯一可完全重複使用的部件(盡管仍需大量檢修)。著名的軌道器包括“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
- 外挂燃料箱 (External Tank - ET):巨大的橙色燃料箱,儲存供給主發動機的液氫和液氧推進劑。它是整個系統中唯一不可重複使用的部件,每次發射後在大氣層中燒毀。
- 固體火箭助推器 (Solid Rocket Boosters - SRBs):兩個位于外挂燃料箱兩側的大型固體燃料火箭,提供發射初期的主要推力。它們在升空約兩分鐘後分離,通過降落傘濺落海洋後被回收、翻新,可重複使用。
- 這種部分可重複使用的設計旨在降低每次發射的成本(盡管實際運營成本高于預期)。
-
核心功能與任務:
- 載人航天運輸:運送宇航員往返于地球和近地軌道。
- 部署與維修衛星:将衛星(如哈勃空間望遠鏡)送入軌道,并在軌進行維修或升級。
- 空間站建設與補給:執行國際空間站(ISS)的組裝任務,運送大型組件、補給物資和實驗設備。
- 科學實驗平台:在軌道器貨艙内或專門的實驗艙(如Spacelab)中進行微重力科學實驗。
- 其他任務:包括釋放和回收衛星、進行太空行走(艙外活動)等。
-
獨特的技術特點:
- 水平着陸:軌道器完成任務後,能像滑翔機一樣在跑道上水平着陸,這是它與傳統飛船(使用降落傘海上濺落)的主要區别之一。
- 強大的運載能力:能将重達約24.4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 複雜的隔熱系統:軌道器表面覆蓋着超過24,000塊隔熱瓦和隔熱毯,用于抵禦再入大氣層時高達約1,650攝氏度(約3,000華氏度)的高溫,保護機體和乘員安全。參考NASA資料。
- 主發動機技術:航天飛機主發動機(SSME)是當時最先進、最高效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之一。
-
曆史意義與退役:
- 首飛與運營:航天飛機計劃始于1972年,第一架軌道器“企業號”用于大氣層内測試。首次軌道飛行由“哥倫比亞號”于1981年4月12日完成。整個計劃共執行了135次飛行任務。
- 重大事故:計劃期間發生了兩次災難性事故:“挑戰者號”在1986年發射後不久爆炸,“哥倫比亞號”在2003年返回地球時解體,共導緻14名宇航員遇難。這些事故深刻影響了航天飛機的安全管理和運營。
- 退役:航天飛機計劃于2011年正式結束,“亞特蘭蒂斯號”執行了最後一次飛行任務(STS-135)。退役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運營成本、安全風險以及需要将資源轉向新的深空探索目标(如星座計劃、後來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參考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資料。
Space Shuttle是一個革命性的航天運輸系統,以其部分可重複使用性(特别是軌道器的水平着陸)、強大的運載能力和多功能性(載人、運貨、維修、建設空間站、科研)定義了近三十年的載人航天飛行。它為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部署與維修以及衆多科學發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因成本和安全性挑戰而最終退役,成為航天史上一個标志性的篇章。參考大英百科全書資料。
(注:由于搜索結果為空,以上内容基于廣泛認可的航天知識和權威機構公開信息整理。符合原則的信息通常來源于NASA官方網站、史密森尼學會、大英百科全書等可靠來源。)
網絡擴展資料
單詞space shuttle 的詳細解釋
一、詞性與發音
- 詞性:名詞(n.)
- 音标:
- 英式發音:/speɪs ˈʃʌt(ə)l/
- 美式發音:/speɪs ˈʃʌt(ə)l/
- 核心含義:
指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能夠往返于地球表面與近地軌道之間,兼具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滑翔機的功能。
二、詞源與定義
- 詞源:由space(太空)和shuttle(梭子/往返交通工具)組合而成,強調其“往返穿梭”的特性。
- 定義:
- 航天運載工具:通過火箭發射垂直升空,搭載人員或貨物進入太空,完成任務後像飛機一樣滑翔着陸。
- 多功能航天系統:由軌道器(載人部分)、外貯箱(燃料)和固體助推器組成,可執行衛星部署、太空實驗、空間站建設等任務。
三、功能與用途
-
運載能力
- 人員與物資運輸:标準載員7人,貨艙可運送數十噸設備至太空。
- 衛星部署與維修:通過機械臂回收或修複故障衛星(如哈勃望遠鏡的維修任務)。
- 科學實驗: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材料、生物、天文等研究。
-
技術特點
- 可重複使用:軌道器和助推器可回收,降低長期成本(傳統火箭多為一次性)。
- 多功能性:兼具垂直發射、軌道運行、滑翔着陸能力,適應複雜任務需求。
四、曆史與發展
- 起源:
美國于20世紀70年代研發,首架試驗機“企業號”1977年試飛,1981年“哥倫比亞號”完成首次載人任務。
- 代表型號:
- 美國: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
- 蘇聯:暴風雪號(未實際載人)。
- 重大事件:
- 挑戰者號事故(1986):發射中因密封圈失效爆炸,7名宇航員遇難。
- 哥倫比亞號事故(2003):返航時因隔熱層破損解體。
- 退役: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完成最後一次任務,美國航天飛機時代終結。
五、文化與社會意義
- 科技裡程碑: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工具,推動國際空間站建設及深空探測。
- 影視與文學:常作為科幻題材,象征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如《星際迷航》《地心引力》)。
- 經濟影響:研發過程中帶動半導體、材料科學等領域發展,奠定技術領先地位。
六、相關術語擴展
- Space Shuttle vs. Rocket:
- Space Shuttle vs. Capsule:
通過以上解析,可全面理解space shuttle 的技術、曆史與文化内涵。其雖已退役,但為後續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如SpaceX龍飛船)奠定了基礎。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featurecontainerMichelangeloleversoggybuckle upapoptoticastonisheddeepnessjournalsThielbank guaranteebrake hubcontrol valvedepend uponearlier stageflavoring agentloaded questionlook livelyrejection ratestainless steelstarting upAmericanisebucklanditedejectionencausticflatletfrigginghydraseMagru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