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無禮的;卑鄙的;下流的
n. 壞血病
Vitamin C namely ascorbic aci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utrient of manking and the lack of it may lead to scorbutus.
維生素C又稱壞血酸是人類營養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維生素之一,缺乏維生素C會産生壞血病。
Scurvy (N. Lat. scorbutus) is a deficiency disease that results from lack of vitamin C, which is required for correct collagen synthesis in humans.
維生素C又稱壞血酸是人類營養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維生素之一,缺乏維生素C會産生壞血病。
adj.|poor/mean/blue/base/dirty;無禮的;卑鄙的;下流的
n.|scurvy;壞血病
壞血病(scorbutus)是由長期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營養代謝性疾病,這一術語源自拉丁語"scorbutus",最早記錄于16世紀航海醫學文獻。維生素C(抗壞血酸)作為膠原蛋白合成的必需輔因子,其缺乏會導緻結締組織結構受損,臨床表現包括牙龈出血、牙齒松動、傷口愈合延遲及皮下瘀斑等症狀。
在病理機制層面,維生素C缺乏會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導緻膠原纖維交聯障礙,這一生物化學過程已通過細胞實驗模型驗證。曆史上該病在遠洋水手中流行率高達80%,直至1753年英國海軍醫師詹姆斯·林德通過對照實驗證實柑橘類水果的防治作用。
現代醫學中,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攝入45mg維生素C,新鮮果蔬如猕猴桃(每100g含92.7mg)、草莓(58.8mg)和彩椒(128mg)均為優質來源。實驗室診斷依據血清抗壞血酸濃度檢測,正常值範圍在0.6-2.0mg/dL之間。
"scorbutus" 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名詞(醫學專業術語)
指壞血病(scurvy),由長期缺乏維生素C(抗壞血酸)引發的疾病,典型症狀包括牙龈出血、皮膚瘀斑和疲勞等。該詞源自古拉丁語,現代醫學中更常用"scurvy"表述。
形容詞(罕見用法)
部分詞典标注其形容詞含義為"下流的、卑鄙的、無禮的",但這種用法在現代英語中極為少見,可能源于古語或特定方言。
二、補充信息
三、使用建議
在醫學文獻中使用名詞含義時需注意語境準确性,日常交流建議優先使用"scurvy"。形容詞用法可能存在歧義,需謹慎使用或通過上下文明确語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