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enberg是什麼意思,Schoenberg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舍恩伯格(人名)
例句
His repertoire encompassed everything from Bach to Schoenberg.
他的表演曲目從巴赫到勳伯格,樣樣俱全。
Schoenberg was a progenitor of modern music.
勳伯格是一位現代音樂的先驅。
He was praised to the skies by Puccini and Schoenberg.
他曾被普契尼和勳伯格捧上了天。
Schoenberg used atonality in the music of his middle period.
桑伯格在中期用無調性方式作曲。
The Austrian Arnold Schoenberg invented a new method of composition.
奧地利作曲家阿諾德·舍恩伯格創造了一種新的作曲方法。
專業解析
阿諾德·勳伯格(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是奧地利裔美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教育家,被公認為20世紀最具革命性和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核心貢獻在于徹底革新了西方藝術音樂的調性體系,開創了無調性音樂(Atonality)和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深刻改變了音樂創作的方向。
-
核心藝術成就與革新
- 無調性音樂的先驅: 在1908年左右,勳伯格打破了自巴洛克時期以來統治西方音樂近三百年的調性體系(以主音為中心的和聲組織)。他創作的作品(如《三首鋼琴曲》Op.11、《五首管弦樂曲》Op.16、《期待》Op.17)不再圍繞一個中心調性展開,音響尖銳、緊張,情感表達極其強烈,成為表現主義音樂的代表。這種“無調性”并非混亂,而是建立了一套新的音高組織邏輯。
- 十二音技法的創立者: 為解決無調性音樂的結構問題,勳伯格在1923年左右系統提出了“十二音技法”(也稱“序列主義”的初期形式)。其核心規則是:一部作品基于一個預先設定的“音列”(由十二個半音按特定順序排列而成)。這個音列可以原形、逆行、倒影、逆行倒影四種形式出現,并可在任何音高上移位。這确保了十二個半音地位平等,徹底擺脫了傳統調性中心,同時為大型作品提供了統一的結構力。代表作有《鋼琴組曲》Op.25、《樂隊變奏曲》Op.31等。
-
藝術風格與關聯運動
- 表現主義音樂的核心人物: 勳伯格的音樂,尤其是無調性時期的作品,與視覺藝術領域的表現主義運動緊密相連。其音樂追求直接、強烈、甚至誇張地表達内在情感、潛意識與精神世界的焦慮、恐懼、渴望等極端狀态,形式服務于情感表達的需要。
- 第二維也納樂派的精神領袖: 他與兩位傑出的學生阿爾班·貝爾格(Alban Berg)和安東·韋伯恩(Anton Webern)共同構成了“第二維也納樂派”。他們繼承了德奧音樂傳統(特别是勃拉姆斯、瓦格納、馬勒),并共同探索和發展了無調性及序列音樂技法,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
-
理論著述與教育影響
- 重要理論著作: 勳伯格著有《和聲學》(Harmonielehre, 1911)、《作曲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死後出版)、《風格與思想》(Style and Idea)等。這些著作不僅闡述了他的音樂思想,也包含了對傳統音樂理論的深刻見解和教學法。
- 傑出的教育家: 他在維也納、柏林、洛杉矶等地教學,培養了大量作曲家。其教學強調嚴謹的對位法訓練、對古典形式(如奏鳴曲式、變奏曲式)的深刻理解以及對音樂表現力的追求,即使在他探索最激進的新技法時也是如此。
-
曆史地位與影響
- 現代音樂的分水嶺: 勳伯格的音樂創新,尤其是十二音技法,是20世紀音樂發展的關鍵轉折點。他挑戰并擴展了音樂語言的邊界,為後來的整體序列主義、電子音樂、偶然音樂等衆多流派開辟了道路。
- 承前啟後的巨人: 他既是德奧浪漫主義傳統的繼承者(其早期作品如《升華之夜》Verklärte Nacht, Op.4 具有濃郁的晚期浪漫主義風格),又是徹底颠覆這一傳統的革命者。他的音樂思想深刻影響了其後幾乎所有重要的嚴肅音樂作曲家。
權威參考資料:
- 《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全球最權威的音樂學術參考書,其“Schoenberg, Arnold”詞條提供了詳盡的生平、作品分析、技法演變和曆史評價。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 勳伯格中心(Arnold Schönberg Center): 位于維也納的官方機構,保存勳伯格遺産,提供最權威的作品手稿、書信、著述、錄音等檔案資料和研究信息。
- 學術出版物:
- Auner, Joseph. A Schoenberg Reader: Documents of a Lif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收錄勳伯格書信、文章、日記等一手文獻)
- Haimo, Ethan. Schoenberg's Transformation of Musical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深入分析勳伯格音樂語言的演變)
- Rosen, Charles. Arnold Schoenber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著名音樂學者對勳伯格音樂的精辟論述)
網絡擴展資料
“Schoenberg”是一個德語姓氏,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
指代作曲家阿諾德·勳伯格(Arnold Schoenberg)
他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奧地利裔美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現代音樂的重要先驅,被譽為“無調性音樂之父”。
- 貢獻:創立了“十二音體系”(Twelve-tone Technique),打破了傳統調性音樂的框架,影響了斯特拉文斯基等後世作曲家。
- 代表作:歌劇《摩西與亞倫》、交響詩《淨化之夜》等。
- 生平:1874年生于維也納,1933年為躲避納粹迫害移居美國,1951年逝世于洛杉矶。
-
作為姓氏的其他人物
例如美國理論地球物理學家Michael Schoenberg(1939-2008),他在地震波各向異性研究領域有重要貢獻。
中文譯名差異:
根據音譯習慣,中國大陸多譯為“勳伯格”,台灣地區則常用“荀白克”。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音樂理論或作品,可參考音樂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