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eduling algorithm是什麼意思,scheduling algorithm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計] 調度算法
例句
And then, a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 was presented.
提出一種基于權值的優先調度算法。
The operation of the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CDCOS is successful.
該調度算法和CDCOS的運行都是成功的。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ynamic aggregation 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文中提出了一種用動态聚合進行調度的算法。
Any duplication based task scheduling algorithm can integrate it easily.
任何一種基于複制的調度算法都可以和它結合使用。
A dual priority scheduling algorithm with aperiodic server is presented.
提出了帶有非周期服務器的雙優先級調度算法。
專業解析
調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 是計算機科學,特别是操作系統領域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操作系統用來決定多個等待執行的進程(或線程)如何訪問有限的系統資源(最主要的是中央處理器CPU時間)的一套規則或策略。其核心目标是在滿足系統約束(如公平性、優先級)的前提下,優化系統的整體性能指标,例如提高CPU利用率、增加系統吞吐量(單位時間内完成的進程數)、減少進程的平均周轉時間(從提交到完成的總時間)或平均等待時間(在就緒隊列中等待的時間)等。
調度算法的設計和選擇對計算機系統的效率、響應性和公平性至關重要。不同的應用場景(如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實時系統)需要采用不同類型的調度算法以達到最佳效果。常見的調度算法類型包括:
- 先來先服務(First-Come, First-Served - FCFS):這是最簡單的調度算法,進程按照它們到達就緒隊列的順序依次獲得CPU。它易于實現,但可能導緻短進程在長進程後長時間等待(護航效應),平均等待時間可能較長。
- 最短作業優先(Shortest Job First - SJF):該算法優先調度預計執行時間(CPU區間長度)最短的進程。理論上可以最小化平均等待時間。難點在于如何準确預知下一個CPU區間的長度(通常通過指數平均法預測)。可能導緻長進程饑餓。
- 優先級調度(Priority Scheduling):每個進程被賦予一個優先級,優先級最高的進程優先獲得CPU。優先級可以是靜态(固定)或動态(根據等待時間、資源使用情況等調整)。低優先級進程可能長期得不到服務(饑餓),通常需要配合老化(Aging)技術,即逐漸增加長時間等待進程的優先級。
- 輪轉法(Round Robin - RR):專為分時系統設計。每個進程被分配一個固定的時間片(Time Quantum)。CPU按FCFS順序為每個進程服務一個時間片,時間片用完則進程被搶占并放回就緒隊列末尾等待下一輪。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時間片的大小,需要在響應時間和上下文切換開銷之間取得平衡。
- 多級隊列調度(Multilevel Queue Scheduling):将就緒隊列劃分為多個獨立的隊列(如前台交互隊列、後台批處理隊列),每個隊列有自己的調度算法(如前台用RR,後台用FCFS)。進程被永久分配到一個隊列。
- 多級反饋隊列調度(Multilevel Feedback Queue Scheduling):這是最通用、最複雜的調度算法,也是許多現代操作系統(如Unix變種)實際采用的。它允進程在多個隊列間移動。通常有多個優先級不同的隊列,新進程進入最高優先級隊列。若進程在一個時間片内未完成,則被降級到較低優先級隊列。較低優先級隊列通常分配更長的時間片或采用FCFS。這種設計能優先處理短進程(在較高隊列快速完成),同時不會讓長進程完全饑餓(最終會在低隊列運行),并能根據進程的曆史行為(是否頻繁用完時間片)調整其優先級。
調度算法的選擇和應用是操作系統高效管理硬件資源、為用戶和應用程式提供良好體驗的關鍵技術之一。其研究涉及算法設計、性能建模、模拟和實際系統實現等多個方面。
參考來源:
- Silberschatz, A., Galvin, P. B., & Gagne, G. (2018).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10th ed.). Wiley. (調度算法核心概念與分類标準參考)
- Stanford University CS140 Lecture Notes. (操作系統調度原理教學材料)
- OSDev Wiki. (技術百科對調度算法的概述)
https://www.wiley.com/en-us/Operating+System+Concepts%2C+10th+Edition-p-9781119320913
https://web.stanford.edu/~ouster/cgi-bin/cs140-spring14/lecture.php?topic=scheduling
https://wiki.osdev.org/Scheduling_Algorithms
網絡擴展資料
"調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是計算機科學和系統工程中的核心概念,主要用于決定資源分配的時序規則。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調度算法指在有限資源環境下,通過特定策略對任務執行順序進行優化的數學方法。在操作系統中,它決定CPU處理進程的順序;在分布式系統中,則管理任務在多個節點間的分配。
二、核心類型
-
先到先服務(FCFS)
- 按任務到達順序處理
- 優點:實現簡單
- 缺點:可能導緻短任務等待長任務(護航效應)
-
最短作業優先(SJF)
- 優先處理預計耗時最短的任務
- 數學表達:$min(sum t_i)$ 其中$t_i$為任務時長
- 需要預知任務時長,適合批處理系統
-
時間片輪轉(Round Robin)
- 每個任務分配固定時間片(quantum)
- 時間片公式:$Q = T/N$(T為周期,N為任務數)
- 平衡響應時間和吞吐量
-
優先級調度
- 按預設優先級執行
- 需配合老化(aging)機制防止低優先級任務饑餓
三、進階機制
- 多級反饋隊列:結合優先級與時間片,允許任務在不同隊列間遷移
- 實時調度:如最早截止時間優先(EDF),保證時限約束
四、性能指标
- 周轉時間:$text{完成時間} - text{到達時間}$
- 等待時間:$sum (text{開始時間} - text{到達時間})$
- 響應時間:首次響應延遲
該算法設計需在公平性、吞吐量、延遲等指标間權衡,不同場景(如實時系統、雲計算)會采用特定優化策略。理解這些原理對系統性能調優至關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