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sɑːz/
abbr.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非典(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This country was once tortured by SARS.
這個國家曾經深受非典的折磨。
SARS distributed a new report.
南非國内收入署發布了新的報告。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medical scientist is the clinical response of SARS.
這位醫學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的臨床反應。
No new SARS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region.
該區沒有新增非典型肺炎病例。
No other SARS cases were found.
沒有其他SARS病例被發現。
We must be prepared against SARS.
我必須做抵抗“非典”的準備。
In 2003, in the SARS epidemic, fewer than 800 people ***d.
2003年,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流行期間,死亡人數不到800人。
SARS, which emerged in 2003, was the first severe new disease of the 21st century.
2003年出現的SARS則是第21世紀出現的第一個嚴重新疾病。
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是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其名稱源于英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的首字母縮寫。以下是詳細解釋:
SARS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2003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命名為“SARS冠狀病毒”(SARS-CoV)。該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β屬,與2019年發現的SARS-CoV-2(導緻COVID-19的病毒)同源但不同種。其基因組為單股正鍊RNA,通過結合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感染宿主。
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如咳嗽、打噴嚏)和密切接觸傳播。潛伏期通常為2-7天,最長可達10天。典型症狀包括:
2002年11月,SARS首次在中國廣東省出現,隨後擴散至全球29個國家。截至2003年7月,WHO統計确診病例8,098例,死亡774例。此次疫情推動了國際公共衛生應急機制的建立,包括《國際衛生條例(2005)》的修訂。
自2004年以來,全球未再報告SARS人際傳播病例。防控核心措施包括:
權威參考來源: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英文縮寫,中文又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SARS由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全稱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指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發病急、傳染性強,可導緻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SARS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科的變種病毒,屬于單鍊RNA病毒,基因組長達27-31kb,具有正鍊RNA的典型結構(5’端甲基化“帽子”和3’端PolyA“尾巴”)。該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但結構獨特,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
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幹咳、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伴有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嚴重時出現呼吸窘迫、多器官衰竭。2003年全球爆發期間,死亡率較高,尤其在未及時治療的情況下。
SARS最早于2002年底在中國廣東出現,隨後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衛生組織于2003年正式命名該疾病,并确認其具有顯著的聚集性傳播特征(如家庭和醫院内感染)。
如需進一步了解病毒結構或曆史事件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