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storms是什麼意思,sandstorm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詞性
單數 sandstorm
常用詞典
n. 沙塵暴(sandstorm的複數)
例句
As a stopping point on the famous Silk Road, Loulan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gradually covered over by sandstorms from AD 200 to AD 400.
樓蘭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一個中轉站,據說在公元200年至公元400年期間,它逐漸被沙塵暴覆蓋。
Sandstorms are common during the Saudi Arabian winter.
在沙特阿拉伯的冬季期間内沙暴很常見。
The area used to be struck by raging sandstorms.
這個地區過去風沙猖獗。
Sandstorms are strong, dry winds that carry sand.
沙塵暴是帶有沙石和塵土的強大而幹燥的風。
They had to contend first with wind and sandstorms.
他們首先得同狂風和沙暴作鬥争。
專業解析
沙塵暴(Sandstorms) 是指強風将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使空氣混濁、能見度顯著降低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主要發生在幹旱、半幹旱地區及鄰近的荒漠化區域,是土地退化和氣候幹燥化的産物。
形成條件與過程:
- 沙塵來源:裸露的幹燥地表(如沙漠、退化草原、幹涸河床)提供充足的沙塵顆粒。
- 強風驅動:冷鋒過境或強對流天氣形成的大風(通常需≥10米/秒)将沙塵卷揚至空中。
- 大氣不穩定:垂直方向的熱力不穩定促使沙塵向上輸送,形成數百至數千米高的沙牆。
主要危害:
- 能見度驟降:威脅交通安全(航空、公路),可導緻事故。
- 健康損害:吸入細顆粒物(PM10、PM2.5)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支氣管炎),長期暴露增加心血管風險。
- 生态與經濟影響:掩埋農田、破壞作物,加速土壤肥力流失;沙塵沉降污染水源及工業設備。
全球分布與典型案例:
中國北方(如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蒙古國、中東(阿拉伯半島)、北非(撒哈拉沙漠)及美國中西部是高頻發生區。例如,中國的"黑風暴"(如1993年西北特大沙塵暴)曾造成嚴重損失。
防治措施:
- 源頭治理:通過植樹造林(如中國"三北防護林")、恢複草原植被固定沙源。
- 預警系統:利用衛星遙感(如NASA的MODIS數據)監測沙塵移動軌迹,提前發布預警。
- 應急防護:沙塵期間減少戶外活動,佩戴防塵口罩,關閉門窗。
權威參考來源:
- 世界氣象組織(WMO):定義沙塵暴氣象标準及全球監測項目。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全球沙塵暴評估報告》,分析成因與區域影響。
- 中國氣象局:《沙塵暴天氣等級》國家标準(GB/T 20480-2017),規範監測預警流程。
-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導沙塵暴期間的公衆健康防護措施。
- 中國科學院:《中國北方沙塵暴研究》專著,系統闡述發生機制與防治技術。
網絡擴展資料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解釋,"sandstorms" 是名詞"sandstorm" 的複數形式,指一種強烈的自然氣象現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定義與特征
Sandstorms(沙塵暴) 是由強風卷起大量幹燥沙塵或塵埃形成的天氣現象,常伴隨能見度急劇下降。其核心特征包括:
- 形成條件:幹旱或半幹旱地區、地表裸露、強風(通常風速≥10米/秒)。
- 主要成分:沙粒、塵土和其他顆粒物。
- 持續時間:短則數分鐘,長可達數小時。
相關術語與同義詞
- 近義詞:dust storm(塵暴)、duster、sirocco(非洲熱風)。
- 其他表述:例如“砂暴”“大風沙”等,中文語境中常統稱“沙塵暴”。
實際應用與例句
- 氣象報道:
A severe sandstorm hit northern China, reducing visibility to less than 50 meters.
(一場強沙塵暴襲擊中國北方,能見度降至不足50米。)
- 學術研究:
The analysis of two sandstorms in spring 1990 revealed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對1990年春季兩次沙塵暴的分析揭示了其形成機制。)
影響與應對
- 環境影響:破壞植被、加速土地荒漠化。
- 健康風險:吸入顆粒物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
- 應對措施:佩戴口罩、關閉門窗、避免外出。
如需更詳細的發音、詞源或專業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牛津、柯林斯)。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