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rʌbl/ 美:/'ˈrʌbl/
碎石
過去式 rubbled 過去分詞 rubbled 現在分詞 rubbling
n. 碎石,碎磚;粗石堆
The palace is now a pile of rubble.
這座宮殿如今成了一堆瓦礫。
Rescue personnel found a survivor under the rubble.
營救人員在碎石下找到了一個幸存者。
The rubble for building the house was heaped up in the doorway.
修房子用的毛石堆在門口。
The bomb reduced the house to rubble.
炸彈把這座房屋炸成了一堆瓦礫
The bomb reduced the houses to rubble.
炸彈把那片房子炸成了一堆瓦礫。
A gang of workmen were shovelling rubble onto a truck.
一幫工人正用鐵鍬往卡車上裝碎石。
Thousands of bo***s are still buried under the rubble.
數千具屍體還埋在瓦礫下。
All the buildings in the town have been reduced to rubble.
鎮上所有的建築都變成了瓦礫。
They're working against time to try and get people out of the rubble alive.
他們正在争分奪秒工作,設法把人們從瓦礫中活着救出來。
rubble mound
毛石堆;毛石基;堆石斜坡堤
n.|crushed stone/rockfill;碎石,碎磚;[建]粗石堆
rubble 指建築物、牆壁或其他結構在遭受破壞(如地震、爆炸、轟炸或拆除)後産生的碎石、碎磚、瓦礫堆。它特指那些破碎的磚塊、混凝土塊、石頭、木材和其他建築材料混合而成的雜亂殘骸堆。
核心含義與構成: rubble 強調的是建築物或人造結構解體後形成的碎片狀殘骸。這些碎片通常尺寸不一,包含斷裂的磚塊、破碎的水泥或混凝土塊、斷裂的梁柱、扭曲的金屬以及玻璃渣等,整體呈現雜亂無序的堆積狀态。它不同于自然形成的碎石(gravel)或土壤。
典型使用場景:
詞源與關聯: 該詞源自古法語,與“rubbish”(垃圾)同源,都帶有“碎片、廢棄物”的含義。它常與表示破壞和廢墟的詞語相關聯,如“debris”(碎片,範圍更廣,可包括自然碎片)和“ruins”(廢墟,指破壞後的整體狀态或遺迹)。
參考資料來源: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語料庫的解釋,單詞rubble 的詳細含義如下:
Rubble 指建築物倒塌、破壞或自然風化後形成的碎石、瓦礫、碎磚,也可表示未加工的粗石堆 或殘壁。
建築廢墟
通常用于描述地震、爆炸等災害後建築物的殘骸,例如:
Rescue workers dug through the rubble to find survivors.(救援人員在瓦礫中挖掘以尋找幸存者。)
建築材料
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石料(如毛石),用于地基或牆體建造,例如:
Brick rubble is used as a base for paths.(碎磚可用作道路的基層。)
地質學領域
表示自然形成的碎岩 或岩石碎片,常見于山體滑坡或風化區域。
源自中古英語 rubbel,與“粗糙”相關。作不可數名詞,常與介詞 in/under 搭配,如 trapped under rubble(被困在瓦礫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專業用法,可參考牛津詞典或建築術語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