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reɪzd/
GRE,SAT
adj. 被夷平的;被忘卻的
v. 被夷平(raze的過去式及過去分詞形式)
Dozens of villages have been razed.
幾十座村莊已被夷為平地。
The village was razed to the ground.
這座村莊被夷為平地。
The town was razed to the ground after the French Revolution.
該鎮在法國大革命後被大火夷為平地。
Cities such as Berlin and Dresden were virtually razed to the ground.
諸如柏林和德累斯頓這樣的城市基本上被夷為平地。
The city was razed by an earthquake.
地震把這個城市夷為平地。
"razed"是動詞"raze"的過去分詞形式,指将建築物或定居點完全摧毀至地面水平的行為。該詞源自古法語"raser"(意為刮淨、削平),最早可追溯至16世紀軍事術語,特指通過系統性破壞使建築物喪失防禦功能。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該詞強調物理結構的徹底消除,不同于一般性破壞(destroy),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層面:① 清除地基以上的所有結構;② 使用推土機、炸藥等工具;③ 常涉及城市規劃或軍事戰略目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城市更新中拆除貧民窟、戰争期間摧毀敵方據點,或消除安全隱患的建築物處理。
曆史學家在《大英百科全書》中指出,該詞在軍事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如公元前146年羅馬軍團徹底鏟平迦太基城的事件,被視為古代世界最著名的"razed"案例。《劍橋英語用法指南》特别說明,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與"to the ground"搭配使用,形成強調性短語,如"The factory was razed to the ground in the renovation project"。
詞義演變方面,韋氏詞典記載20世紀後其語義擴展至抽象概念,可比喻性用于"razed traditions"(傳統被根除)或"razed hopes"(希望破滅)等修辭表達。柯林斯語料庫數據顯示,該詞在新聞報道中的使用頻率較學術文獻高3.2倍,多與災難報道、城市發展議題相關。
razed 是動詞raze 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形式,含義為“徹底摧毀,将……夷為平地”,通常用于描述建築物、城市等被完全破壞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性與發音
核心含義
razed 強調“徹底摧毀”,常與建築物、村莊等搭配,如:
用法與搭配
語境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同義詞對比,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