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sɑːm/ 美:/'sɑːm/
複數:psalms
n. 詩篇;聖歌
vt. 唱贊美詩祝禱
The Book of Psalm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utilitarianism and practicality.
《〈聖經〉詩篇》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實用性。
The Psalms in the Bible have relatively matur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聖經》中的《詩篇》具有比較成熟的精神内涵和審美價值。
A psalm is a song sung by Christians when they worship God in the church.
贊美詩是基督徒在教會敬拜上帝時所唱的歌曲。
He recited a verse of the twenty-third psalm.
他背誦了《詩篇》中的第二十三個詩節。
Psalm 119 seems to be modelled after the psalm of David.
詩篇第119篇似乎是模仿大衛的詩篇。
Psalm 102 is like a two-sided coin.
《詩篇》第102章的内容就像一枚雙面的硬币。
The other psalm is 2:29, which Simeon prays.
另一首贊美詩是2:29,西面所作的禱告。
It is Psalm 136.
那就是贊美詩136章。
n.|spiritual/verse;詩篇;聖歌
Psalm(中文譯作“詩篇”或“聖詠”)是一個具有深厚宗教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
Psalm 特指《聖經·舊約》中的《詩篇》(Book of Psalms),包含150首用于宗教儀式的詩歌。這些作品主要由古以色列王大衛創作或收集,内容涵蓋贊美、感恩、忏悔、祈求等,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禮拜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詩篇23篇》以“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開篇,表達對神的全然信賴 。
源自希臘語“ψαλμός” (psalmos),意為“用弦樂器伴奏的歌曲”,對應希伯來語“תְּהִלִּים” (Tehillim),即“贊美詩”。這反映了其最初作為配樂吟唱的宗教頌歌 的功能,常用于聖殿祭祀或集會誦唱 。
在廣義文學語境中,psalm 可泛指任何莊嚴的贊美詩或靈性詩歌。例如英國詩人彌爾頓在《失樂園》中稱天使的頌歌為“heavenly psalms”,突顯其神聖性。現代英語中亦保留“psalmody”(聖詩誦唱)、“psalter”(詩篇集)等派生詞 。
當代使用中,psalm 仍常見于宗教場合,如基督教的禮拜誦經或猶太教節日誦讀《詩篇》。其文本也被廣泛引用于西方文學、音樂(如巴赫的《詩篇交響曲》)及藝術創作,成為跨文化靈性表達的符號 。
權威參考來源:
小貼士:發音注意 /sɑːm/(英式)或 /sɑːlm/(美式),末尾 "l" 靜音與否存在地域差異。
“Psalm”是一個具有宗教色彩的英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詩篇》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宗教儀式的組成部分,也被視為文學經典。例如,第23篇“The Lord is my shepherd”是葬禮或慰藉場合的常用篇章。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聖經》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