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參加辯論;發表辯論文(polemicize 的現在分詞)
"Polemicizing"是動詞"polemicize"的現在分詞形式,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進行激烈争論的行為,其核心特征是以系統化、對抗性的方式挑戰或反駁特定觀點。該詞源自希臘語"polemikos"(πολεμικός),意為"與戰争相關的",後經法語"polémique"進入英語詞彙體系,體現了語言跨文化傳播的典型路徑。
在實踐層面,polemicizing常見于學術辯論、政治評論和哲學思辨領域。例如在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通過《九十五條論綱》進行神學觀點的駁斥,被視為宗教史上典型的論戰行為。現代政治評論中,專欄作家對政策制定者立場的系統性批判,也屬于polemicizing的範疇。
與普通辯論不同,polemicizing具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強調觀點的根本對立性,二是采用結構化論證框架,三是具有明确的駁斥目的。這種表達方式與"debating"(辯論)存在本質差異——前者側重立場的不可調和性,後者更注重觀點交流的可能性。
根據劍橋大學修辭學研究中心的定義,有效的polemicizing需遵循學術規範:論點必須基于可驗證的事實依據,反駁過程需要符合邏輯推理規則,且應當明确區分觀點持有者與觀點本身的人格邊界。這種嚴格的學術要求,使其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論工具。
在當代傳播語境下,polemicizing面臨雙重評價标準:既被視作思想碰撞的必要手段,也存在演變為人身攻擊的風險。《牛津修辭學手冊》特别指出,負責任的polemicizing應當避免訴諸情感操控、斷章取義等非理性論證方式,以維持公共讨論的建設性價值。
關于單詞"polemicizing" 的詳細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名詞形式 polemic 或其他衍生詞,可參考相關詞典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