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mid是什麼意思,plasmid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plasmid英标
英:/''plæzmɪd/ 美:/'ˈplæzmɪd/
常用詞典
n. [遺] 質粒;質體
例句
Now how do you find those colonies on a plate that have the plasmid that you want?
那現在你如何辨别盤子上有我們需要的質粒的菌落呢?
Procyclic trypanosomes were electroporated with linearised plasmid DNA and selected for resistance to phleomycin.
用線性化質粒 DNA 電穿孔前環錐蟲體,篩選其對磷黴素的抗性。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
用化學法把重組質粒轉化到E 。
Plasmid DNA was extracted by alkaline lysis method.
堿裂解法提取質粒。
Used restrict enzyme and PCR to verify the reconstructed plasmid.
用酶切和PCR的方法對重組質粒進行鑒定。
常用搭配
plasmid dna
質粒
專業解析
質粒(Plasmid) 是存在于細菌、古菌及某些真核細胞(如酵母)中的一種小型、獨立于染色體之外的環狀雙鍊DNA分子。它能夠獨立于宿主細胞的染色體進行複制,并通常賦予宿主細胞一些非必需的但可能在某些環境下具有優勢的性狀。
核心特性與功能:
- 自主複制: 質粒含有自身的複制起點(Origin of Replication, ori),使其能夠在宿主細胞内獨立于染色體進行自我複制。不同的質粒在細胞内的拷貝數(每個細胞所含的質粒數量)可以差異很大,從低拷貝(1-3個)到高拷貝(數十甚至數百個)不等。
- 非必需性: 質粒攜帶的基因通常對宿主細胞的基本生存和生長并非必需。宿主細胞在正常條件下即使沒有質粒也能存活。
- 賦予特殊性狀: 質粒攜帶的基因可以編碼多種功能,為宿主細胞提供額外的生存優勢。常見的例子包括:
- 抗生素抗性: 這是醫學和生物學研究中最為熟知的質粒功能之一。質粒可以攜帶編碼分解抗生素或改變抗生素作用靶點的酶的基因,使細菌能夠在含有抗生素的環境中存活(例如,氨苄青黴素抗性基因 ampR)。
- 代謝能力: 某些質粒攜帶的基因使細菌能夠代謝特定的營養物質(如乳糖、蔗糖)或降解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如重金屬、石油烴類)。
- 毒素産生: 一些緻病菌的毒力因子(如某些腸毒素)由質粒基因編碼。
- 接合能力: 接合質粒(Conjugative plasmids)含有編碼性菌毛(用于細菌間連接)和DNA轉移機制的基因,能夠介導質粒自身在不同細菌細胞間的水平轉移(接合作用)。
- 可移動性: 除了接合質粒自身的轉移能力,許多質粒還可能含有轉座子或插入序列,這些元件可以在質粒之間或質粒與染色體之間移動。
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中的關鍵作用:
質粒是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主要作為克隆載體(Vector):
- 基因克隆: 科學家可以将外源DNA片段(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質粒載體中。然後将重組質粒導入宿主細胞(通常是細菌如大腸杆菌)。隨着宿主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重組質粒也被大量複制,從而實現對目的基因的擴增(克隆)。
- 基因表達: 表達載體是特殊設計的質粒,除了含有複制起點和選擇性标記(如抗生素抗性基因),還包含強啟動子、核糖體結合位點(RBS)和終止子等調控元件。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這些載體中,可以在宿主細胞内高效表達(轉錄和翻譯)該基因,産生相應的蛋白質。這是生産重組蛋白(如胰島素、疫苗抗原、研究用酶)的基礎。
- 基因操作研究: 質粒載體被廣泛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調控機制、構建突變體、進行基因治療研究等。
質粒載體的基本組件:
人工構建的質粒載體通常包含以下關鍵元件:
- 複制起點(ori): 決定質粒在宿主細胞中的複制起始和拷貝數。
- 選擇性标記(Selectable marker): 通常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篩選成功轉化了質粒的宿主細胞(在含有相應抗生素的培養基上生長)。
- 多克隆位點(Multiple Cloning Site, MCS): 一段包含多個限制性内切酶識别位點的區域,便于外源DNA片段的插入。
- (可選)報告基因: 如熒光蛋白基因(GFP)、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用于快速檢測插入片段的存在或基因表達情況。
總結來說,質粒是微生物中天然存在的遺傳元件,具有自主複制能力并能賦予宿主額外性狀。經過人工改造後,質粒成為基因工程的核心載體,用于克隆、擴增、表達和研究基因,極大地推動了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技術的發展。
參考資料:
- Alberts B,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edition. Garland Science. (權威細胞生物學教材,涵蓋質粒基本生物學)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6843/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Plasmid Resources. (提供質粒生物學信息及數據庫鍊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genbank/plasmid/
- Addgene: Plasmids 101. (專注于分子生物學質粒載體知識的科普與教育資源) https://www.addgene.org/plasmid-protocols/plasmid-101-series/
網絡擴展資料
“plasmid”(質粒)是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術語,通常指存在于細菌、古菌或某些真核生物細胞中的一種小型環狀雙鍊DNA分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特性
- 結構:質粒是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呈閉合環狀(少數為線性),可自主複制。
- 大小:通常攜帶數千到數十萬堿基對,遠小于宿主染色體。
2.功能與作用
- 基因攜帶:質粒常攜帶非必需但有益的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如R質粒)、代謝特殊物質的能力(如降解石油的基因)。
- 水平基因轉移:通過細菌接合(conjugation)等方式在細胞間傳遞,促進基因交流。
3.應用領域
- 基因工程:質粒是重要的載體(vector),用于克隆、表達外源基因(如生産胰島素)。
- 研究工具:科學家通過改造質粒研究基因功能或調控機制。
4.分類示例
- F質粒:介導細菌接合,傳遞遺傳物質。
- Ti質粒:根癌農杆菌中誘導植物腫瘤形成。
- 人工質粒:實驗室改造的質粒(如pUC系列),含多克隆位點和标記基因。
若需進一步了解質粒的複制機制或具體實驗應用,可提供更具體的提問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