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港(美國夏威夷港口)
I remember exactly where I was on the day when the Japanese attacked Pearl Harbor: in my room practicing my clarinet.
日本襲擊珍珠港那天,我還能準确地記得:我在房間裡練習單簧管。
The perception that Asian men are sneaky and traitorous is founded entirely on wartime hysteria and jingoism following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人們通常認為亞洲男性卑鄙、口蜜腹劍,而這一認識完全是由于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所産生的戰時癔病和沙文主義思潮。
Remember Pearl Harbor?
還記得珍珠港事件嗎?
I saw Pearl Harbor.
我看了《珍珠港》。
I didn't know where Pearl Harbor was-nobody did.
我那時并不知道珍珠港在哪個位置——沒人知道。
|Pearl Harbour;珍珠港(美國夏威夷港口)
珍珠港(Pearl Harbor)是美國夏威夷州瓦胡島南岸的天然深水海港,也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重要基地。該名稱因1941年12月7日發生的日本偷襲事件而廣為人知,此次事件直接導緻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曆史背景與事件經過
珍珠港自19世紀後期成為美國海軍基地。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派出6艘航空母艦及353架戰機,對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襲擊持續約2小時,造成美軍4艘戰列艦沉沒、4艘嚴重受損,188架飛機被毀,2403人死亡。此次行動由日本海軍上将山本五十六策劃,旨在削弱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力。
戰略影響與後續發展
襲擊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演講中稱此日為“國恥日”,美國隨即對日宣戰,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曆史學家認為,珍珠港事件改變了二戰格局,加速了軸心國的失敗。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指出,該事件激發了美國民衆的參戰決心,促使工業全面轉向戰時生産。
現代意義與紀念活動
珍珠港現為國家級曆史遺址,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紀念館每年吸引超200萬遊客參觀。美國海軍曆史與遺産司令部将此次襲擊列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軍事行動之一”。日本學者在《太平洋戰争史》中分析,此次行動暴露了遠程航空作戰的戰術可能性,推動了現代海戰模式的變革。
(參考資料: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珍珠港頁面、美國海軍曆史檔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史》學術論文合集)
Pearl Harbor(珍珠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Pearl Harbor是美國夏威夷州歐胡島(Oahu)的一個天然海港,位于檀香山(Honolulu)以西。自19世紀末以來,這裡一直是美國重要的海軍基地,戰略地位顯著。
Pearl Harbor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事件聞名。此次襲擊導緻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并直接促使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該事件常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偷襲珍珠港”,成為軍事史上突然襲擊的典型案例。
在英語中,“Pearl Harbor”還可代指突然的、毀滅性的攻擊,或比喻“未預警的災難”。例如:“The cyberattack was a digital Pearl Harbor.”(這次網絡攻擊堪比數字版珍珠港事件。)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相關紀錄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