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idation ditch是什麼意思,oxidation ditch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氧化溝
例句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介紹了氧化溝工藝的研究進展。
Therefore, circulation ratio of oxidation ditch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在設計中對氧化溝的循環比要足夠重視。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are summarized.
概述了氧化溝工藝及它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情況。
The integrative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is a new technology for domestic sewage disposal.
一體化氧化溝工藝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Triple oxidation ditch was used to treat anaerobically digested effluent of piggery wastewater.
研究了T型氧化溝工藝對豬場糞水厭氧出水處理。
專業解析
氧化溝(Oxidation Ditch),又稱循環曝氣池或環形曝氣池,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市政和工業廢水處理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處理工藝。其核心特征是采用閉合環狀溝渠(通常為橢圓形或跑道形)作為反應器,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通過機械曝氣設備(如曝氣轉刷或轉碟)推動下持續循環流動,同時完成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過程。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與技術要點:
-
工藝原理與運行方式
- 污水與回流活性污泥進入環狀溝渠後,在曝氣設備的推動下沿溝渠循環流動。曝氣設備不僅提供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所需的氧氣,同時也為混合液提供循環流動的動力。
- 溝渠内水流速度通常控制在0.25-0.35米/秒,以保證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态,并确保微生物與污染物有充分的接觸時間。這種設計使得氧化溝本質上是一個完全混合式反應器,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 氧化溝通常采用延時曝氣方式運行,水力停留時間(HRT)較長(通常在15-40小時),污泥齡(SRT)也較長(通常大于20天)。這種運行方式有利于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将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并促進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進行脫氮,同時産生的剩餘污泥量少且穩定性高。
-
結構特征與關鍵設備
- 溝體結構: 通常為鋼筋混凝土或土工結構,呈閉合的環形、橢圓形或“跑道形”。這種結構簡單,便于施工和維護。
- 曝氣設備: 是氧化溝的核心設備。常見的包括:
- 水平軸曝氣轉刷: 旋轉的刷片部分浸沒在水中,在曝氣的同時推動水流前進。
- 水平軸曝氣轉碟: 由多個圓盤組成,功能與轉刷類似,通常具有更高的充氧效率。
- 立軸式表面曝氣機: 通過葉輪旋轉抛起水花進行曝氣,同時産生推進水流的作用。
- 沉澱單元: 雖然早期氧化溝常在溝内設置沉澱區(如船形沉澱器),但現代設計更傾向于采用獨立的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澄清後的上清液作為出水排放,沉澱的污泥部分回流至氧化溝入口,部分作為剩餘污泥排出系統。
-
污染物去除機制
- 有機物去除: 好氧微生物(活性污泥)在曝氣提供的充足溶解氧條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BOD5和COD表示)作為碳源和能源進行代謝,最終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泥)。
- 生物脫氮: 氧化溝的循環流動特性、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以及溝内溶解氧濃度沿程的變化(通常在曝氣設備附近較高,遠離曝氣設備處較低),為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在時間和空間上創造了條件。
- 硝化作用: 在溶解氧充足區域(如曝氣設備附近),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将氨氮(NH4+-N)氧化為亞硝酸鹽氮(NO2--N)和硝酸鹽氮(NO3--N)。
- 反硝化作用: 在溶解氧較低區域(如遠離曝氣設備的區域或曝氣設備下遊),反硝化菌利用有機物作為碳源,将硝酸鹽氮(NO3--N)和亞硝酸鹽氮(NO2--N)還原為氮氣(N2)逸出,實現脫氮。
- 除磷: 标準氧化溝工藝的除磷效果有限,主要通過微生物合成去除一部分磷。若需強化除磷,通常需結合化學除磷(投加鐵鹽或鋁鹽)或采用改良型氧化溝工藝(如增設厭氧區)。
-
主要優勢
- 工藝流程簡單,構築物少: 溝體結構簡單,土建費用相對較低。
- 運行穩定,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完全混合特性使其能較好地適應進水水質水量的波動。
- 良好的脫氮效果: 獨特的流态和運行方式使其在無需額外構築物的情況下,能實現較高的生物脫氮效率。
- 污泥産量少且穩定: 延時曝氣使污泥得到高度礦化,剩餘污泥量少,且污泥穩定性好,易于處理。
- 操作管理簡便: 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運行維護工作量相對較小。
權威參考來源:
- 美國環境保護署 (EPA) - Wastewater Technology Fact Sheet: Oxidation Ditches: 這份技術簡報詳細介紹了氧化溝的原理、設計、性能和應用,是了解該技術的權威政府文件來源。 (來源:EPA)
- Metcalf & Eddy (現為AECOM)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overy》 (廢水工程:處理與資源回收): 這本環境工程領域的經典教科書對氧化溝工藝有系統、深入的闡述,包括設計參數、數學模型和實際案例。 (來源:Metcalf & Eddy / McGraw-Hill Education)
-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4): 中國國家标準,其中包含了對氧化溝工藝設計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是指導國内工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WEF) - 《Desig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市政污水處理廠設計): WEF的權威手冊提供了氧化溝設計的詳細指南和最佳實踐。 (來源: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網絡擴展資料
oxidation ditch(氧化溝)是污水處理領域的重要工藝,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核心概念
oxidation ditch直譯為“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改良形式,通過封閉環形溝渠結構實現污水淨化。其名稱來源于核心處理原理——氧化反應(oxidation),即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機物,并通過機械曝氣促進氧氣溶解。
二、工藝特點
- 循環流态:污水在首尾相連的溝渠中持續循環流動,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多階段處理環境。
- 延時曝氣:采用表面機械曝氣替代傳統鼓風曝氣,延長污水與微生物接觸時間,提升處理效率。
- 結構簡化:早期氧化溝為土溝渠加護坡結構,現多采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建造。
三、應用與發展
- 曆史背景:1954年由荷蘭工程師發明,現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最大規模處理能力達65萬立方米/天。
- 適用場景:主要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可處理高濃度有機物廢水,具有運行穩定、能耗低等優勢。
四、相關術語拓展
在化學領域,oxidation指“氧化反應”,即物質與氧結合或失去電子的過程(如鐵生鏽)。而ditch在此特指溝渠形态,與普通水溝(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中的ditch)存在技術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