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um War是什麼意思,Opium Wa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鴉片戰争(1839-1842年中英間的戰争)
例句
Recently, the market sells opium flames of war to begin again concentrated.
近日,市場銷煙戰火又開始密集。
專業解析
鴉片戰争(Opium War)指19世紀中期英國為維護鴉片貿易利益、打開中國市場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争,分為兩次,深刻改變了中國近代曆史進程。
一、第一次鴉片戰争(1839–1842)
英國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清政府派林則徐禁煙,于虎門銷毀鴉片。英國以此為借口發動戰争,清軍戰敗後籤訂《南京條約》。該條約要求中國:
二、第二次鴉片戰争(1856–1860)
英法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合出兵。戰争期間:
三、曆史影響
- 主權喪失:關稅自主權、司法裁判權被列強控制
- 經濟沖擊:鴉片貿易合法化加劇白銀外流
- 社會變革:戰争失敗促使洋務運動興起
- 國際關系:開啟"不平等條約體系",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
關鍵來源:
-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鴉片戰争檔案史料》
- 費正清《劍橋中國史》第10卷
-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争再研究》
- 大英博物館鴉片戰争專題文獻
網絡擴展資料
Opium War(鴉片戰争) 是19世紀中葉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争,分為第一次鴉片戰争(1839-1842年)和第二次鴉片戰争(1856-1860年),但通常單獨提及“Opium War”時多指第一次鴉片戰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背景
- 定義:鴉片戰争是英國為維護鴉片貿易、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非正義戰争,标志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背景:
- 根本原因:英國工業革命後急需擴大海外市場,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導緻中英貿易長期逆差。為扭轉局面,英國通過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
- 直接原因:清政府禁煙運動(如林則徐虎門銷煙)損害了英國利益,成為戰争導火索。
2. 戰争過程
- 時間:第一次鴉片戰争發生于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 關鍵事件:
- 第一階段(1840年):英軍封鎖珠江口,攻占定海,逼近天津,迫使清政府妥協。
- 第二階段(1841-1842年):英軍強占香港島,攻陷虎門、廣州、廈門等地,最終兵臨南京。
3. 結果與影響
- 《南京條約》(1842年):
-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 開放廣州、廈門等五處通商口岸;
- 賠款2100萬銀元;
- 協定關稅,喪失貿易自主權。
- 深遠影響:
- 政治: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權嚴重受損;
- 經濟: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白銀外流加劇;
- 社會:鴉片泛濫導緻民衆健康惡化,社會矛盾激化。
4. 其他相關術語
- Opium(鴉片):一種從罂粟中提取的成瘾性毒品,19世紀被英國大量走私至中國。
- “通商戰争”:英國對鴉片戰争的另一種稱呼,試圖淡化侵略性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戰争細節或第二次鴉片戰争,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如、3、6)。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