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夢魇;惡夢
n.|incubus/nightmare;夢魇;惡夢
oneirodynia(發音:/ɒˌnaɪrəˈdɪniə/)是醫學術語,指反複出現令人痛苦的夢境體驗,特指具有強烈負面情緒且影響睡眠質量的異常夢境狀态。該詞源于希臘語"oneiros"(ὄνειρος,意為"夢")與"odyne"(ὀδύνη,意為"疼痛")的組合。
根據《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定義,該症狀表現為夢境中頻繁出現的恐懼、焦慮或悲傷情節,常伴隨生理性反應如心悸、出汗或驚醒現象。臨床心理學研究指出,oneirodynia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存在顯著相關性,其發生機制涉及邊緣系統異常激活與海馬-前額葉神經通路失調。
在睡眠醫學分類中,oneirodynia區别于普通噩夢(nightmare disorder),其診斷标準要求:①每周發作≥3次;②清醒後持續存在情緒困擾;③導緻日間功能受損。世界衛生組織ICD-11編碼将其歸類于"睡眠覺醒障礙"亞型(7B00)。
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反複夢見墜落、被追逐、親人離世等場景,且患者常能清晰回憶夢境細節。治療建議采用認知行為療法(CBT-I)聯合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滞劑,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臨床試驗數據,該方案可使症狀緩解率達68%。
“Oneirodynia”是一個由希臘詞根構成的複合詞,通常指與夢境相關的痛苦或不適。其含義可通過詞源拆解分析:
詞根解析
字面與引申義
字面直譯為“夢的疼痛”,通常引申為噩夢帶來的精神痛苦,或睡眠中因夢境引發的生理/心理不適感。部分文獻中可能擴展指代“對夢境内容的過度沉溺導緻的困擾”。
使用場景與權威性說明
該詞非常罕見,未收錄于主流英語詞典(如牛津、韋氏),可能屬于學術或文學創作中的生造詞。實際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并建議通過心理學、神經科學領域的專業文獻進一步驗證其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