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利弗·斯通(好萊塢的導演)
Produced by Oliver Stone, Wild Palms costars Dana Delaney, Jim Belushi and Angie Dickinson.
奧利弗·斯通制片的電影《野棕榈》由達納·德拉尼、吉姆·貝魯西和安吉·迪金森聯袂主演。
Oliver Stone is a man's man.
奧利弗·斯通是個男人中的男人。
That other Oliver Stone hallmark.
又一個斯通标志。
Oliver Stone and Steven Spielberg.
奧利弗斯通和斯蒂芬斯比爾伯格。
I called Oliver Stone the very next day.
第二天,我就打電話給奧利弗·斯通了。
Oliver Stone(奧利弗·斯通)是當代美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導演、編劇和制片人,其作品以強烈的政治批判性、曆史反思與社會争議性著稱。以下是關于該名字的詳細解析:
人物身份與職業生涯
Oliver Stone本名威廉·奧利弗·斯通(William Oliver Stone),1946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國紐約市。他早年經曆越戰并以此為創作源泉,後進入紐約大學學習電影,師從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其職業生涯涵蓋導演、編劇和制片人三重角色,代表作包括《野戰排》《華爾街》《刺殺肯尼迪》等。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其中《野戰排》(1986年)和《生于七月四日》(1989年)分别斬獲最佳導演獎。
作品風格與社會影響
Stone以“新好萊塢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聞名,擅長通過非線性叙事和視覺沖擊呈現曆史事件與政治陰謀。例如,《刺殺肯尼迪》(1991年)以對官方調查結論的質疑引發全國性讨論,被《衛報》評價為“颠覆公衆認知的政治驚悚片”。他的電影常涉及戰争、媒體操控和權力腐敗主題,例如《斯諾登》(2016年)揭露美國政府監控丑聞。
權威評價與學術研究
根據美國電影學會(AFI)的檔案記錄,Stone是“少數将電影作為社會批判工具的商業導演”,其作品被哈佛大學等機構納入政治傳播學課程案例。《紐約時報》影評人曾指出,Stone的争議性恰恰源于“對曆史複雜性的無畏探索”。
其他藝術貢獻
除電影外,Stone還出版多部書籍,包括回憶錄《尋找光明》(2020年),并參與紀錄片制作。他于2012年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藝術與文學勳章,以表彰其對跨文化理解的推動。
Oliver Stone是一個英語人名,由名字"Oliver"和姓氏"Stone"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名字解析
Oliver
源自拉丁語,意為"橄榄樹"(olive tree),象征和平與智慧。該名字在英語國家常用于男性,例如爵士樂手Joseph Oliver。
Stone
作為姓氏,原意為"石頭",常被用于描述堅毅、穩重的性格特征。
二、人物身份
Oliver Stone(奧利弗·斯通)是美國著名導演、編劇和制片人,其作品以政治和社會批判著稱。主要成就包括:
三、文化關聯
其姓名組合"Oliver Stone"在英語語境中常直接指向這位導演,而非字面意義的"橄榄石"。例如媒體提到"Oliver Stone is making a film"時,特指導演的創作動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