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oil of vitriol是什麼意思,oil of vitriol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無化] 濃硫酸

  • 例句

  • This method involves using the glacial acetic acid as a catalyst, adding the litharge in aqueous medium and adding a quantity of oil of vitriol to yield lead sulfate.

    該法來用了冰乙酸作催化劑,在水介質中加入*********,再滴加一定量的濃硫酸來合成*********。

  • It is reported that fusel oil can be used for synthesising mixing esters mainly inclusding amyl acetate when it is heated and back-flowed with Catalyst oil of vitriol or canon exchange resin.

    本文報告了以酒廠廢料*********為原料,在催化劑濃硫酸或陽離子交換樹酯存在下,經加熱回流與冰醋酸反應生成以***************為主的混合酯。

  • 專業解析

    "Oil of vitriol" 是一個古老的化學術語,指代的是濃硫酸(Sulfuric Acid),化學式為 H₂SO₄。這個名稱源于其最初的生産方法和外觀。

    1. 術語起源與曆史背景:

      • "Vitriol" 一詞在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煉金術及早期化學中,指的是某些金屬(尤其是鐵和銅)的硫酸鹽礦物,因其外觀像玻璃(拉丁語 vitrum)而得名。例如,硫酸亞鐵(FeSO₄·7H₂O)被稱為“綠礬”(Green Vitriol),硫酸銅(CuSO₄·5H₂O)被稱為“藍礬”(Blue Vitriol)。
      • 當這些礬類物質(特别是綠礬)在空氣中加熱或幹餾時,會分解并釋放出含有三氧化硫(SO₃)的蒸汽,該蒸汽溶于水即生成硫酸。
      • 通過這種方法制得的硫酸是一種粘稠、高密度、無色的油狀液體,因此被形象地稱為“Vitriol的油”即 "Oil of Vitriol"。這種制備方法至少可以追溯到8世紀的煉金術士賈比爾·伊本·哈揚(Jabir ibn Hayyan)以及後來的文獻記載(如16世紀的著作)。來源: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的曆史化學術語資料庫。
    2. 化學特性與描述:

      • 現代化學中,"Oil of vitriol" 特指純淨的、高濃度的硫酸(通常指濃度為98-100%的硫酸)。
      • 它是無色、無味(純品)、粘稠的油狀液體,密度遠大于水(約1.84 g/cm³)。
      • 具有極強的脫水性:能從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中按水的組成比例奪取氫和氧原子,導緻其碳化變黑。
      • 具有極強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常用作幹燥劑。
      • 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對皮膚、眼睛、粘膜和大多數物質有嚴重的灼傷和破壞作用,使用時必須極其小心。
      • 是一種極強的二元酸,在水中完全電離第一步(H₂SO₄ → H⁺ + HSO₄⁻),第二步部分電離(HSO₄⁻ ⇌ H⁺ + SO₄²⁻)。來源:美國化學會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的《化學與工程新聞》或标準化學教科書如《無機化學》。
    3. 曆史制備方法(與現代工業制法的區别):

      • 傳統方法是将綠礬(FeSO₄·7H₂O)放入玻璃曲頸甑中高溫加熱分解。反應大緻為: $$ 2FeSO₄·7H₂O xrightarrow{Delta} Fe₂O₃ + SO₂ + SO₃ + 14H₂O $$
      • 産生的三氧化硫(SO₃)氣體被導入水中或冷凝,與水反應生成硫酸: $$ SO₃ + H₂O → H₂SO₄ $$
      • 這種方法效率低且産量小。現代工業主要通過接觸法制取硫酸,原料是硫磺或黃鐵礦(FeS₂),經過燃燒生成二氧化硫(SO₂),再在催化劑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SO₃),最後用濃硫酸吸收(而非直接用水,避免形成酸霧)。來源:《柯irk-奧斯默化學技術百科全書》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或化學工程教材。
    4. 現代應用與重要性:

      • 盡管“Oil of vitriol”這個名稱已很少在專業場合使用(現代标準名稱是“sulfuric acid”),但硫酸本身是極其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常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
      • 其應用極其廣泛,包括:
        • 化肥生産:制造磷酸、磷酸鹽肥料(如過磷酸鈣)和硫酸铵的最大用途。
        • 化學品生産:合成鹽酸、硝酸、氫氟酸、多種硫酸鹽、合成洗滌劑、染料、顔料、藥物等。
        • 石油精煉:用于烷基化過程提高汽油辛烷值,以及油品的酸洗精制。
        • 金屬加工:鋼鐵酸洗除鏽(如熱軋鋼闆表面氧化鐵皮的去除),有色金屬冶煉(如電解銅)。
        • 電池電解液:鉛酸蓄電池(汽車電池)的主要成分。
        • 其他:實驗室常用試劑、塑料(如酚醛樹脂)生産、人造纖維(如粘膠纖維)生産、炸藥制造等。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 Geological Survey) 礦物年鑒硫酸章節、國際肥料工業協會 (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Association) 報告。

    “Oil of vitriol” 是曆史上對濃硫酸的特定稱謂,反映了其最初從礬類礦物中蒸餾獲得的油狀特性。如今,它作為硫酸,是全球産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基礎化學品之一,對現代工業和農業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資料

    “oil of vitriol”是化學領域中濃硫酸的舊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化學性質
      “oil of vitriol”指濃硫酸(化學式H₂SO₄),是一種強腐蝕性礦物酸。其特性包括高沸點、強脫水性和氧化性,能與金屬、有機物等發生劇烈反應。例如,提到該物質可溶解于氫氟酸,并用于苯丙氨酸的硝化反應。

    2. 曆史背景與名稱來源
      “vitriol”源于拉丁語“vitriolum”,原指硫酸鹽礦物(如藍礬)。中世紀煉金術士通過幹餾綠礬(硫酸亞鐵)制得硫酸,因其油狀粘稠特性得名“oil of vitriol”。

    3. 應用領域

      • 工業用途:石油精煉、化肥生産、金屬加工等;
      • 實驗室應用:作為酸性催化劑或脫水劑,例如提到其用于三萜皂苷的顯色反應測定。
    4. 安全注意事項
      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接觸皮膚或黏膜會造成嚴重灼傷。操作時需穿戴防護裝備,并嚴格按照安全規程處理。

    擴展說明:現代化學中更常用“sulfuric acid”一詞,而“oil of vitriol”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名稱中的“oil”并非指油脂,而是形容液态濃硫酸的物理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