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el Prize是什麼意思,Nobel Priz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諾貝爾獎
專業解析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發明家、實業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遺囑設立的一系列年度國際獎項。它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負盛名、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和文化榮譽之一,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學領域(後增設)為人類做出最傑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
核心含義與設立宗旨:
諾貝爾獎的核心含義在于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成就。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明确表達了這一願望,希望獎勵那些在特定領域做出開創性、革命性貢獻的人士,以促進科學、文化和世界和平的發展。獎項的設立體現了諾貝爾對人類進步和福祉的深切關懷。
獎項類别與頒發機構:
諾貝爾獎最初設立五個獎項,後增設經濟學獎:
- 物理學獎與化學獎: 由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評定并頒發,表彰在物質世界基本規律探索和物質結構、性質、轉化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或改進。
- 生理學或醫學獎: 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諾貝爾大會評定并頒發,獎勵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特别是生理學或醫學方面的重大發現。
- 文學獎: 由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評定并頒發,授予“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 和平獎: 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評定并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獎勵為促進國家間友好、裁軍及和平會議做出最大努力或最佳工作的人或組織。
- 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并頒發。此獎項并非源自諾貝爾遺囑,而是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周年)出資設立,以紀念諾貝爾,其評選标準與其他獎項相同。
評選與頒獎:
- 評選過程極其嚴格保密,提名者資格有明确規定。
- 獲獎者名單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
- 頒獎典禮于每年12月10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紀念日)舉行。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頒發。
獎項構成:
每位獲獎者(或每個獎項的獲獎組織)将獲得:
- 諾貝爾獎金牌: 設計獨特,印有諾貝爾的肖像和生卒年份。
- 諾貝爾獎證書: 由頒獎機構精心設計,常為藝術品。
- 獎金: 獎金金額每年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收益浮動,旨在保障獎項的永續性。獎金可以授予一人至多人共享。
影響力與地位:
諾貝爾獎因其悠久的曆史、嚴格的評選标準和崇高的聲譽,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最高學術和文化榮譽象征。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對個人或組織成就的巅峰認可,也極大地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國際合作,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資料
Nobel Prize(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1895年的遺囑設立的全球性獎項,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學領域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組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詞義與起源
-
基本定義
- 獎項構成: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1968年增設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 設立初衷:獎勵在各自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
- 頒獎時間與地點: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科學和文學類獎項,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頒發。
-
詞源與曆史
- 遺囑背景:諾貝爾在遺囑中捐出94%的遺産(約3100萬瑞典克朗)設立獎項,最初僅包含五個領域,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增設。
- 首次頒獎:1901年首次頒發物理學、化學、醫學、文學和和平獎,1969年首次頒發經濟學獎。
二、獎項分類與評選機構
-
六大獎項及評選機構
- 物理學獎 & 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
- 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評定。
- 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
- 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評定。
- 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
-
獎金與榮譽
- 每項獎項包括金牌、證書和獎金。2020年起,單獎獎金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 截至2023年,共授予965位個人和27個團體,其中4人及1個團體兩次獲獎。
三、評選流程與原則
-
提名與保密性
- 提名資格:僅限于特定群體,如往屆獲獎者、相關領域教授、國家議員等,不接受自薦。
- 保密規則:候選人名單及評審細節保密50年,僅公布最終獲獎者。
-
評選标準
- 核心标準為成就的“原創性、突破性及對人類的影響”,不受國籍、種族或意識形态限制。
- 和平獎注重對國際沖突緩解、人權促進的貢獻,例如國際紅十字會的創始者曾獲首屆和平獎。
四、華人獲獎者與代表性成就
-
華人獲獎者
- 屠呦呦:2015年因發現青蒿素(抗瘧疾藥物)獲生理學或醫學獎,為首位中國本土科學獎得主。
- 莫言:2012年以《蛙》等作品獲文學獎,為首位中國籍文學獎得主。
- 楊振甯與李政道:1957年因“宇稱不守恒”理論獲物理學獎。
-
2024年最新動态
- 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Victor Ambros及Gary Ruvkun,表彰其發現microRNA在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五、文化象征與争議
-
文化意義
- 桂冠象征:獲獎者被稱為“Laureates”,源自月桂冠,象征古希臘的榮譽傳統。
- 科學與社會影響: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居裡夫人的放射性研究等成果深刻改變了人類認知。
-
曆史争議
- 二戰期間(1940-1942)因德國占領挪威,部分獎項停頒或延遲。
- 個别領域(如經濟學獎)因非諾貝爾遺囑原設獎項,存在争議。
Nobel Prize 是全球最負盛名的學術與人文榮譽,其權威性源于嚴格的評選機制和跨學科的包容性。從基礎科學突破到文學創作,從和平努力到經濟理論,它持續見證并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如需了解完整獲獎名單或提名細節,可參考諾貝爾獎官網或曆年頒獎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telephonestand up forrequitebesiegementbulwarksCFTCDrouetgeomagneticHRVrememberingroentgenogramvenosuscollocation methodconditional onCourt of Appea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nag atretaining wallsnake venomAngiospermaeanianthusautotransductorbiweeklybroomingcycleweldginkgotoxininadunateirreligionklystronlim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