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嵌套循環
Nested loop join (NLJOIN) with sort composite.
使用複合排序的嵌套循環聯接(NLJOIN)。
The only interesting thing now is a nested loop.
唯一有趣的是現在是一個嵌套循環。
Example 5: INLIST to Nested Loop Join (query rewrite).
例子5:INLIST改為嵌套循環連接(查詢重寫)。
The 3 tables in QB1 are joined with nested loop join (NLJ).
QB 1中三個表用嵌套循環(NLJ)連接。
Contrarily to the nested loop join, indexes are no longer so important.
與嵌套循環聯接相反,索引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了。
在計算機編程中,嵌套循環 (Nested Loop) 是指一個循環結構(稱為内層循環)完全包含在另一個循環結構(稱為外層循環)内部的編程結構。這種設計允許程式對多維數據結構(如二維數組)或需要組合遍曆多個數據集的情況進行高效處理。
核心概念與工作原理:
層級執行:
總疊代次數:
M
次,而内層循環每次被調用時需要疊代 N
次,那麼内層循環體中的語句總共會被執行 M * N
次。這是理解嵌套循環效率的關鍵。直觀示例(僞代碼):
for i in range(3): # 外層循環 (i 從 0 到 2)
for j in range(2): # 内層循環 (j 從 0 到 1)
print(f"i={i}, j={j}")
輸出結果:
i=0, j=0
i=0, j=1# 完成内層循環第一次完整運行 (j=0,1)
i=1, j=0
i=1, j=1# 完成内層循環第二次完整運行
i=2, j=0
i=2, j=1# 完成内層循環第三次完整運行
主要應用場景:
效率考量:
嵌套循環的總時間複雜度通常是 *O(M N)**,其中 M 和 N 分别是外層和内層循環的疊代次數。當 M 和 N 都很大時,嵌套循環可能會成為性能瓶頸。因此,在設計和優化算法時,需要關注循環的嵌套深度和疊代次數。
圖示理解:
graph TD
A[開始] --> B[外層循環初始化]
B --> C{外層循環條件滿足?}
C -->|是| D[内層循環初始化]
D --> E{内層循環條件滿足?}
E -->|是| F[執行内層循環體]
F --> G[内層循環更新]
G --> E
E -->|否| H[外層循環更新]
H --> C
C -->|否| I[結束]
參考來源:
“nested loop”(嵌套循環)是編程中一種常見的循環結構,指在一個循環内部包含另一個循環。以下是詳細解釋:
for i從1到3:
for j從1到2:
打印(i, j)
輸出結果為:
(1,1), (1,2), (2,1), (2,2), (3,1), (3,2)
i
和j
),避免邏輯錯誤。itertools.product()
)替代嵌套循環。for i in range(1, 10):
for j in range(1, i+1):
print(f"{j}×{i}={i*j}", end="t")
print()
嵌套循環是處理多層疊代問題的直觀工具,但需謹慎設計以避免性能瓶頸。在複雜場景中,建議結合算法優化策略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