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 新石器時代
The graveyard belongs to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該墓地的年代屬新石器時代晚期。
In Neolithic period, primitive types of agriculture were done.
原始的農耕形式在新石器時代宣告終結。
The village cluster stage for many generations beginning from Neolithic period.
起始于新石器時代而傳承不息的鄉村聚落階段。
By the Neolithic period, there were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area of Lake Dian.
新石器時代,滇湖一帶就有人類居住。
By Paleolithic standards, technology evolved at a blistering pace in the Neolithic period.
以舊石器時期的标準,新石器時期的技術進步太快了。
|neolithic age/new stone age;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是人類史前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以磨制石器、農業起源和定居生活為标志,約始于公元前10000年,結束于金屬工具廣泛使用的青銅時代初期。以下是其核心特征與影響:
術語來源
"Neolithic"源自希臘語"neo"(新)和"lithos"(石頭),字面意為"新石器時代",區别于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技術。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 "Neolithic" 詞條
時間跨度
全球範圍内起始時間不一:
來源:劍橋大學考古系《世界史前史》(World Prehistory)教材
農業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
人類首次馴化動植物,小麥、大麥在中東培育,水稻、粟在中國長江黃河流域種植,标志着從狩獵采集向農業生産的根本轉變。
來源: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 "Origins of Agriculture" 專題
磨制石器技術
石器經打磨抛光後更鋒利耐用,典型工具包括石斧、石锛和石鐮,用于砍伐樹木、加工木材及收割作物。
例證:中國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作農業工具(碳十四測年約公元前5000年)
定居生活與聚落形成
農業促使人類建立永久性村落,如:
來源:《考古學雜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聚落研究綜述
陶器發明
為儲存糧食與烹饪需求,全球多地獨立發展出制陶術,如中國磁山文化的紅陶、日本繩文陶器。
來源: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Neolithic Pottery" 線上館藏研究
紡織與手工業
中國仰韶文化遺址出土陶紡輪,證明麻紡織技術;歐洲發現亞麻布殘片,反映手工業分工雛形。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史》紡織技術章節
原始信仰與藝術
土耳其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的巨石祭祀建築(約公元前9600年),以及中國紅山文化玉禮器,顯示精神信仰的複雜化。
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 "Göbekli Tepe" 檔案
文化類型 | 時間範圍 | 代表性遺址 | 特征 |
---|---|---|---|
裴李崗文化 | 前7000-前5000年 | 河南賈湖 | 骨笛、稻作痕迹 |
仰韶文化 | 前5000-前3000年 | 陝西半坡 | 彩陶、粟作農業 |
龍山文化 | 前2500-前2000年 | 山東城子崖 | 黑陶、城址出現 |
分期依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新石器卷》
Neolithic Period(新石器時代) 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人類廣泛使用磨制石器和農業革命為主要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時間範圍
核心特征
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
詞源與術語
研究意義
如需更完整的地區性時間線或文化案例,可參考考古學專業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