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 infrared是什麼意思,near infrared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近紅外(線)
例句
Now normal daylight and near infrared type films are available.
目前已有普通日光型,近紅外型片種問世。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oder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In this paper, sugar content in apple is detected by near infrared detecting technology.
本文就是利用近紅外檢測技術對蘋果中的含糖量進行檢測分析。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noninvasiv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近紅外光譜學技術是無損檢測與診斷的重要方法。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rneol in near infrared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文章對冰片在近紅外區域的光譜特性進行了實驗研究。
專業解析
近紅外(Near-Infrared, NIR)是紅外光譜中緊鄰可見光紅光區域的部分,其波長範圍通常在780納米(nm)至2500納米(nm)之間。它位于電磁波譜的特定區域,介于可見光(約380-780 nm)和中紅外(Mid-Infrared, MIR, 約2500 nm - 25 μm)之間。
核心特性與應用:
-
物理特性:
- 非電離輻射: 近紅外光的光子能量較低,不足以引起物質的電離,因此通常被認為比更高能量的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更安全。
- 穿透性: 近紅外光對許多非金屬材料(如塑料、布料、生物組織)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這使得它在無損檢測和生物醫學成像中非常有用。
- 分子振動吸收: 近紅外光主要被分子中化學鍵(如O-H, N-H, C-H)的倍頻和合頻振動吸收。這些吸收光譜包含了豐富的關于物質化學成分和結構的信息,是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基礎。
-
主要應用領域:
- 光譜分析: 近紅外光譜(NIRS)是一種快速、無損的分析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如谷物水分、蛋白質含量檢測)、食品工業(如成分分析、品質控制)、制藥(如原料藥鑒别、含量測定)、化工(如聚合物分析、反應監控)等領域。它通過測量物質對近紅外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來推斷其成分和性質。
- 成像技術:
- 夜視與監控: 利用物體自身發射或反射的近紅外光(特别是在700-1000 nm的短波近紅外),配合圖像增強器或紅外敏感相機,可以在低光照或無可見光條件下成像。
- 生物醫學成像: 利用近紅外光對生物組織的穿透性(特别是在700-900 nm的“光學窗口”),結合外源性熒光探針或内源性發色團(如血紅蛋白)的吸收差異,用于腦功能成像、乳腺癌檢測、血管成像等。
- 工業檢測: 用于半導體檢測、藝術品鑒定、材料分選等。
- 通信: 近紅外光(尤其是850 nm, 1310 nm, 1550 nm波段)是光纖通信的主要載體。
- 遙控: 家用電器(如電視、空調)的遙控器普遍使用近紅外發光二極管(LED)發射編碼信號。
- 熱成像(部分): 雖然熱成像主要利用中遠紅外(物體自身熱輻射),但某些主動式熱成像技術也會使用近紅外光源進行照明。
科學依據與參考來源:
近紅外光譜的定義和範圍通常依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的标準劃分。其物理基礎(分子振動吸收)和廣泛應用在光學、分析化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權威教材和标準文獻中均有詳細闡述。例如:
-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關于光輻射波段的劃分标準(可參考CIE官方網站或出版物如CIE S 017/E:2020)。
- 分析化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如Skoog, Holler, Crouch所著的《儀器分析原理》。
- 生物醫學光學領域的綜述文獻和教材,如《Biomedical Optics: Principles and Imaging》 by Lihong V. Wang and Hsin-i Wu。
- 近紅外光譜分析的專業組織,如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CNIRS)發布的指南和技術報告。
網絡擴展資料
近紅外(Near Infrared,簡稱NIR)是電磁波譜中介于可見光和中紅外之間的波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波長範圍
近紅外光的波長範圍為780-2526納米,通常被劃分為兩個子區域:
- 近紅外短波(780-1100 nm)
- 近紅外長波(1100-2526 nm)。
它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緊鄰可見光紅端,屬于不可見光,但可通過特殊設備檢測。
-
物理特性
近紅外光具有較強穿透性,能夠與物質中的化學鍵(如C-H、O-H等)發生振動耦合,因此常用于光譜分析。其能量低于可見光,不會破壞被測物質,適合無損檢測。
-
主要應用領域
- 化學檢測:如快速測定石油産品中的苯含量(通過近紅外光譜技術)。
- 農業與食品:用于分析谷物水分、水果糖分等成分。
- 醫學成像:如無創血糖監測、組織氧合狀态評估。
- 工業:材料質量控制和線上生産過程監測。
-
與其他紅外波段的區别
紅外波段通常分為近紅外、中紅外(2.5-25 μm)和遠紅外(25-1000 μm)。近紅外因波長較短,更多用于反射和散射分析,而中遠紅外常用于熱輻射研究。
如需更專業的應用案例或技術細節,可參考相關光譜學文獻或行業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