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微泥流
microsolifluction(微融凍泥流)是凍土區一種小尺度的地表土壤蠕動現象,特指在寒冷氣候環境下,表層土壤因反複凍融作用而發生毫米至厘米級的緩慢位移過程。其核心特征包括:
形成機制
主要受控于凍融循環:土壤孔隙水凍結時體積膨脹(凍脹),推擠土壤顆粒;融化時水分下滲導緻表層土體飽和軟化,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發生塑性流動。這種過程集中于活動層(季節凍融層)頂部幾厘米至數十厘米深度。
形态特征
表現為地表形成鱗片狀或波狀微地貌,如小型台階、舌狀凸起或褶皺,位移距離通常僅數毫米/年。區别于宏觀的融凍泥流(solifluction),其規模更小且無需明顯坡度即可發生。
環境意義
作為凍土區地表過程的關鍵指标,microsolifluction影響碳釋放(通過擾動有機質層)和生态系統穩定性。氣候變暖背景下,其活動頻率增強可能加速凍土退化,進而反饋于全球碳循環。
權威參考來源:
https://pubs.usgs.gov/pp/1386/report.pdf (Chapter 4: Frost Creep)
“microsolifluction”是一個地質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特定類型的土壤或沉積物運動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注:該術語屬于專業地質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發音為/maɪkrəsəlɪfə'lʌkʃn/。如需更詳細的地質機制說明,建議查閱凍土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