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gonidium是什麼意思,microgonidium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小分生孢子
專業解析
Microgonidium 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生物學術語,尤其在微生物學(如藻類、真菌或地衣研究)和細胞生物學領域有特定含義。其核心含義是指:
一種微小的、通常呈顆粒狀或細胞狀的結構,尤其指某些藻類、真菌或地衣中用于無性繁殖的微小生殖細胞或孢子。
以下是更詳細的解釋:
-
詞源與基本構成:
- Micro-: 前綴,源自希臘語 mikros,意為“微小的”。
- Gonidium: 源自希臘語 gonos(後代、生殖)或 gone(種子、生殖),在生物學中通常指:
- 某些藻類(如絲狀藍藻、綠藻)或真菌中産生的無性生殖細胞或孢子。
- 在地衣中,特指共生關系中的藻類細胞(通常是綠藻),它們被真菌菌絲包裹,負責光合作用。
- 因此,Microgonidium 字面意思就是“微小的生殖細胞”或“微小的孢子”。
-
具體生物學含義與應用:
- 在藻類學中: Microgonidium 主要指某些藻類(特别是絲狀藍藻或綠藻)産生的、體積非常小的無性孢子。這些微孢子通常由母體細胞分裂産生,脫離後可以萌發形成新的個體,是藻類繁殖和擴散的一種方式。它們比常見的孢子(如aplanospores, zoospores)更小。
- 在真菌學中: 該術語有時用于描述某些真菌産生的微小分生孢子(conidia)或其他無性繁殖體,強調其微小的尺寸特征。
- 在地衣學中: 雖然地衣共生體中的藻類細胞通常被稱為gonidia,但 “microgonidium” 這個特定術語在此領域相對少用。如果使用,可能指代共生藻類中體積特别小的細胞,或者在某些特定地衣分類單元中被定義的微小結構。不過,标準術語仍是gonidium。
- 在更廣泛的細胞生物學中: 有時可能泛指任何生物體内觀察到的微小顆粒狀或細胞狀結構,尤其是在描述細胞器或未知小體時,但這是較少見的用法。
-
總結關鍵特征:
- 微小性: 核心特征是其尺寸顯著小于同生物體的其他細胞或孢子。
- 生殖功能: 主要與無性繁殖相關,作為傳播和繁衍後代的單位。
- 形态: 常描述為顆粒狀、細胞狀或孢子狀。
- 生物類群: 最常見于藻類(藍藻、綠藻等)和真菌的相關文獻中。
重要提示:
- 高度專業化: “Microgonidium” 是一個非常專業、相對少用的術語。它主要出現在特定的分類學描述、顯微觀察記錄或較老的文獻中。在現代标準術語中,更常用的是根據具體生物和結構使用更精确的名稱(如 conidia, aplanospores, gonidia)。
- 語境依賴: 其确切含義高度依賴于它所出現的具體生物類群和研究背景。理解它需要結合具體的文獻描述。
參考資料與來源:
由于 “microgonidium” 是一個相對生僻的專業術語,直接提供包含該詞條解釋的線上權威詞典鍊接比較困難。其定義主要分散在專業的生物學文獻、教科書或特定生物類群(如藻類、真菌)的分類學專著中。以下資源類型是查找此類術語可靠解釋的途徑:
- 專業生物學詞典:
- 《微生物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 中國微生物學會審定,收錄了大量微生物學專業名詞的中文标準譯名和定義。可在各大圖書館或線上學術數據庫(如知網、萬方)查閱。
- 《藻類學詞彙》 或 《真菌學詞彙》 - 針對特定領域的專業詞彙工具書。
- 線上科學數據庫:
- 學術文獻:
- 在 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 或 Web of Science 等學術搜索引擎中搜索 “microgonidium”,可以找到使用該術語的具體研究論文。閱讀這些論文的上下文是理解其在該研究中具體含義的最佳方式。請注意,這些論文本身是原始來源,而非定義性詞典。
要獲得最準确和權威的定義,建議查閱上述類型的專業參考書籍或在學術數據庫中檢索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資料
“microgonidium”可能存在拼寫誤差。根據權威詞典數據,正确拼寫應為“microgonite”(音标:英/maɪk'rɒɡənaɪt/,美/maɪk'rɒɡənaɪt/),其釋義為“小分生體”。
該詞由希臘語詞根構成:
- micro-(微小) +gonite(分生體),特指某些微生物(如真菌、藻類)産生的體積較小的無性生殖結構;
- 在生物學中,這類結構通常用于繁殖或傳播,與體積較大的“分生孢子”(conidium)形成對比。
由于該術語高度專業化,建議結合具體學科文獻進一步确認其應用場景。若您需要更詳細的分類學或病理學功能解析,可提供上下文以便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