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ellae是什麼意思,micella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分子團
專業解析
膠束(Micellae) 是膠體化學與生物化學中的重要概念,指由兩親性分子(同時具有親水基團和疏水基團的分子)在溶液中自發組裝形成的納米級聚集體。其核心特征與功能如下:
一、結構與形成機制
當溶液中兩親性分子(如表面活性劑、磷脂)的濃度超過臨界膠束濃度(CMC)時,疏水作用力驅動分子定向排列:疏水尾部向内聚集形成内核,親水頭部向外接觸水相,形成球形、棒狀或層狀等有序結構。這種自組裝過程是熱力學穩定的結果,可有效降低疏水基團與水分子接觸的能量壁壘。該機制在細胞膜形成和藥物遞送系統中具有基礎性意義。
二、核心功能與特性
- 增溶作用:膠束疏水内核可包裹非極性物質(如油脂、藥物分子),使其穩定分散于水中。這一特性被廣泛應用于洗滌劑去污(溶解油漬)和藥物載體設計(提高難溶性藥物生物利用度)。
- 降低表面張力:表面活性劑分子在界面定向排列的能力使其成為高效乳化劑和潤濕劑,在日化産品和工業流程中不可或缺。
- 生物膜模拟:磷脂形成的膠束(如膽汁酸鹽膠束)參與腸道脂質消化吸收,其結構與細胞膜脂雙層有相似的自組裝原理。
三、應用領域實例
- 日用化工:洗滌劑、洗發水中表面活性劑膠束通過增溶作用清除污垢。
- 制藥工程:聚合物膠束作為靶向藥物載體,可延長循環時間并控制藥物釋放。
- 食品科學:乳液中膠束結構影響口感與穩定性,如酪蛋白膠束是牛奶蛋白的主要存在形式。
- 納米材料合成:膠束模闆法可用于制備尺寸可控的納米顆粒。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術語庫:膠束的标準化定義
https://goldbook.iupac.org/terms/view/M03896
- 《膠體與界面科學》期刊:表面活性劑自組裝機制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1868618301234
- 《藥物控釋雜志》:膠束載藥系統綜述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95-019-2717-1
- 《生物化學》教材(Berg et al.):生物體内膠束的生理功能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2554/
網絡擴展資料
micellae(單數形式為micelle)是化學和物理化學領域中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micellae指由表面活性劑分子或聚合物在溶液中自發形成的膠束/分子團結構。當溶液濃度達到臨界膠束濃度(CMC)時,疏水端向内聚集,親水端向外排列,形成球形、層狀或棒狀等形态的穩定聚集體。
2.結構與特性
- 組成:通常由兩親性分子(如表面活性劑、嵌段共聚物)構成。
- 帶電性質:可能攜帶電荷,如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形成的膠束帶有電性。
- 應用:在藥物遞送(如靶向載藥系統)、催化反應(加速氧化過程)和化妝品工業中廣泛應用。
3.詞源與發音
- 詞源:源自拉丁語“mica”(微粒),複數形式為micellae,單數形式為micelle。
- 發音:英式音标[mɪ'seliː],美式[mɪ'seli]。
4.相關術語
- 近義詞:膠态離子(colloidal ion)、膠團(micellar aggregate)。
- 形容詞形式:micellar(如micellar solution,膠束溶液)。
5.擴展說明
在法語中,micelle(n.f.)同樣指膠束或膠體,涉及層狀膠束(micelle lamellaire)等細分類型。膠束的形成與疏水作用、濃度及溫度密切相關,是膠體化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如需更深入的化學機制或具體應用案例,可參考膠體化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