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metəˈfɪzɪks/ 美:/'ˌmetəˈfɪzɪks/
GRE
n. 玄學,形而上學
Metaphysics is the found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spirit.
形而上學是西方哲學精神的根基。
Metaphysics refers to the study of existence and the nature of things.
形而上學是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質的學問。
Professor Spencer recommended this book on metaphysics to me.
史賓賽教授向我推薦了這本關于玄學的書。
Promot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oppose metaphysics and scholasticism.
要提倡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和煩瑣哲學。
Suppose we accept all that metaphysics.
假設我們承認這些形而上學。
So relativism is also a kind of metaphysics.
因此,相對主義也是一種形而上學。
Additional terminology is always helpful for the learners of metaphysics.
另外,一些術語對于玄學的學習者來說也是有幫助的。
He claims that this is a hidden bia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metaphysics.
他認為這是形而上學曆史中隱藏的偏見。
n.|ontologies;玄學,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Metaphysics)是哲學的核心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存在(being)、現實(reality)的本質以及宇宙的基本結構與原理。其名稱源于亞裡士多德的著作《形而上學》(希臘語: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意為“物理學之後”),原指對超越物理現象的根本原理的探究。該領域圍繞三個核心問題展開:(1)什麼是真實存在的基本實體?(2)這些實體如何構成世界?(3)人類如何認識這些實體。
本體論(Ontology)
探讨“存在”本身的性質,區分實體(如物質、意識)與屬性(如顔色、形狀)。例如,柏拉圖認為“理念”是終極實在,而亞裡士多德主張實體由形式與質料共同構成。
宇宙論(Cosmology)
研究世界的起源與結構,例如萊布尼茨提出“單子論”,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精神單子組成;現代物理學的時空理論也常被納入形而上學讨論。
因果與必然性
分析因果關系是否必然存在,休谟質疑因果聯繫的客觀性,認為其源于人類心理習慣;康德則主張因果是認知的先驗範疇。
心靈與物質關系
讨論意識(mind)與物質(matter)是否屬于不同實體,笛卡爾提出“身心二元論”,而唯物主義認為意識僅是大腦活動的産物。
"Metaphysics"(形而上學)是哲學的核心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存在的本質、現實的根本結構以及超越物理世界的終極原理。以下是詳細解析:
本體論(Ontology)
研究"存在"(being)的本質,追問:
宇宙論(Cosmology)
探讨宇宙的起源、結構及終極規律,例如:
同一性與變化
分析事物在變化中保持同一性的條件(如"忒修斯之船"悖論)。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辯論人類選擇是否受自然法則預先決定。
在非學術語境中,"metaphysical"可能泛指:
但需注意:哲學意義上的形而上學≠神秘主義,而是嚴謹的概念分析體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