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esə'θɜːməl/ 美:/',mezə'θɜːrməl/
adj. 中溫的;中等溫度的
The deposit is a mesothermal gold deposit mineralized in shallow middle depth.
金礦為淺-中深成礦的中溫熱液礦床。
Taoyuan molybdenum ore belongs to mesothermal hydrothermal vein deposit. Alteration of country rock has linear feature.
桃園钼礦床屬中溫熱液脈型礦床,圍岩蝕變具線型對稱特征。
The mine is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broken belt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it belongs to remelting magma mesothermal type.
該礦是發現最早的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床,其成因屬重熔岩漿中溫熱液型。
The deposit belongs to the porphyry type molybdenum-mesothermal to epithermal lead and zinc deposit associated with the Xiaodonggou granite in late stage of Early Yanshan period.
礦床屬于與燕山早期晚階段小東溝花崗岩體有關的斑岩型钼礦床—中低溫鉛鋅礦床。
mesothermal(中溫的)是一個跨學科術語,在地質學與氣候學中有不同釋義:
1. 地質學定義
指礦床形成過程中溫度介于200℃至300℃之間的熱液環境。該術語常用于描述金、銀等金屬礦床的成礦條件,例如中溫熱液礦床(mesothermal deposits)通常與中深度的岩漿活動相關,代表案例包括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造山型金礦帶。
2. 氣候學定義
描述溫帶地區季節性溫差適中的氣候類型。這類氣候年均溫度在10-20℃之間,降水分布均勻,典型區域包括西歐海洋性氣候區。世界氣象組織(WMO)将其歸類為柯本氣候分類中的C類氣候。
詞源與擴展應用
源自希臘語"meso"(中間)與"thermos"(溫度),19世紀後期被德國地質學家首次用于描述礦物形成條件,20世紀中期擴展至氣候分類領域。在石油地質學中,該詞也用于表征烴類物質成熟度對應的地層溫度窗口。
“Mesothermal”是一個由“meso-”(意為“中間”)和“thermal”(意為“溫度”)組成的複合詞,通常指中等溫度環境或過程。以下是其在不同學科中的具體含義及用法:
基本定義
該詞描述介于高溫(高溫熱液)與低溫(低溫熱液)之間的溫度條件,常見于地質學和土壤學領域。例如,在礦床學中,它指成礦溫度範圍較廣的中溫環境(約150°C至300°C)。
地質學應用
用于描述中溫熱液礦床,如金礦床(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這類礦床通常形成于地殼中深部(最深可達15-20公裡),與造山運動相關,成礦溫度跨度較大(150°C至740°C)。這類礦床的研究對礦産勘探有指導意義。
土壤學分類
在土壤溫度狀況分類中,“mesothermal”指溫性土壤溫度狀況,例如北京地區的土壤溫度即屬于此類,表現為年均土壤溫度範圍在8°C至15°C之間。
該詞的核心含義是“中等溫度”,具體應用需結合學科背景。在地質學中強調成礦過程的溫度與深度條件,而在土壤學中則用于氣候分帶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