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中植代的;中生植物的
Mesophytic是植物生态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代生長在中等濕度環境中的植物類群。該詞由希臘語前綴"meso-"(意為中間)和"phyton"(植物)組成,最早由美國生态學家Frederic Clements在1916年提出的植物生态分類體系中确立。
根據美國國家植物園的定義,mesophytic植物的典型特征包括: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但不過度特化,葉片角質層厚度適中,根系分布深度在20-150厘米之間。這類植物既不耐長期水澇,也無法承受持續幹旱,常見于溫帶落葉林、混交林和部分亞熱帶次生林,如山毛榉、栎樹和楓樹等典型代表物種。
從生态功能角度看,mesophytic植物群落對維持區域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根據《生态學評論》的研究,這類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調節的日平均水分循環量可達3-5毫米,其凋落物分解速率能保持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5%-4%的理想區間。在中國植物區系中,約38%的被子植物屬于mesophytic類型,廣泛分布于秦嶺-淮河線以南至南嶺以北的過渡地帶。
現代林業實踐中,mesophytic樹種常被選作城市綠化樹種。國際林業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這類植物在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區域表現最佳,其碳彙效率比旱生植物高22%,比水生植物高15%。
Mesophytic 是一個植物學相關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適應中等濕度環境的生物或生長條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專業的解釋,建議查閱植物學或地質學領域的權威詞典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