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ofauna是什麼意思,mesofauna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中型動物區系
中型區系
例句
Soil mesofauna in 4 types of soil gra***nt in acidity was investigated in beach land of Eastern Shanghai in 1999.
1999年,對上海浦東灘塗4類不同酸堿度土壤中的中型土壤動物進行了調查。
The soil mesofauna tends to gather on soil surface, but the vertical migrating greatly varies in different seasons affected by climate condition, edatope, artificial factor and so on.
土壤動物具有表聚性,但是在不同季節,由于受氣候條件、土壤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土壤動物的垂直分布有明顯變化。
專業解析
Mesofauna(中型土壤動物) 指栖息在土壤、凋落物或苔藓層中,體型介于0.1毫米至2毫米之間的微型動物群落。它們是土壤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介于體型更小的微生物(微動物區系)和體型更大的大型土壤動物(如蚯蚓、蜈蚣)之間。其核心特征與生态作用如下:
-
體型範圍與栖息環境
Mesofauna 的個體通常微小,肉眼勉強可見或需借助放大鏡觀察。它們主要生活在土壤孔隙、凋落物層和苔藓等微生境中,其活動受土壤濕度、溫度和孔隙結構的影響極大。體型界定标準(0.1-2mm)是生态學研究中廣泛采用的分類依據,用于區分其在土壤食物網和物理空間占據的獨特生态位。
-
主要類群組成
該群落包含多個無脊椎動物門類,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數量最豐富的類群包括:
-
關鍵生态功能
Mesofauna 在維持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統功能中扮演核心角色:
- 有機質分解與養分循環:它們直接取食凋落物、腐殖質、真菌菌絲和細菌,或通過捕食微生物(如線蟲、原生動物)間接調控微生物活動,加速有機物質的破碎和分解,促進碳、氮等關鍵養分的礦化和釋放,供植物吸收利用。
- 土壤結構形成:其活動(如取食、排洩、移動)有助于形成穩定的土壤團聚體,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氣性,影響水分滲透和保持。
- 生物調控:作為捕食者(如部分螨類捕食線蟲、其他小型動物)或獵物,它們構成了複雜土壤食物網的重要環節,調控着微生物種群和其他小型動物的數量與群落結構。
- 指示生物:由于對環境變化(如污染、土地利用變化、氣候變化)敏感,特定 mesofauna 類群的組成和豐度常被用作評估土壤質量和生态系統健康的生物指标。
權威參考來源:
- Coleman, D. C., Callaham Jr, M. A., & Crossley Jr, D. A. (2018). Fundamentals of Soil Ecology (3rd ed.). Academic Press. (标準土壤生态學教材,詳細闡述土壤動物分類、功能)
- Bardgett, R. D. (2005). The Biology of Soil: A Community and Ecosystem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論述土壤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包括 mesofauna 的作用)
- Lavelle, P., & Spain, A. V. (2001). Soil Ecolog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綜合性土壤生态學著作,涵蓋土壤動物生态位與過程)
- Brussaard, L. (1997).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in soil. AMBIO: 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26(8), 563–570. (經典綜述,強調土壤生物多樣性功能,包括 mesofauna)
網絡擴展資料
mesofauna(中型區系)是生态學中用于描述特定體型範圍的土壤動物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定義與分類
- 字面含義:由希臘詞根"meso"(中等)和拉丁詞"fauna"(動物群)組成,指體長0.1-2毫米的中型土壤生物。
- 分類層級:在土壤生物系統中,常與以下類别并列:
- 微型動物(<0.1mm):如原生動物、線蟲;
- 大型動物(>2mm):如蚯蚓、千足蟲。
2.典型物種
主要包括:
- 螨類(甲螨、真螨)
- 彈尾目(跳蟲)
- 線蚓(小型環節動物)
- 雙翅目幼蟲(如蚊蠅幼蟲)
3.生态作用
- 有機物分解:加速枯枝落葉的破碎與腐殖化();
- 營養循環:通過攝食和排洩促進碳、氮等元素的遷移;
- 土壤結構:其活動可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氣性。
4.分布特征
- 垂直分布:個體密度隨土壤深度增加而顯著減少(),表層聚集現象明顯;
- 環境響應:對土壤濕度、pH值和污染物敏感,常作為土壤健康指标。
研究意義
在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壤修複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如需更完整的物種列表,可參考生态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