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堿化
絲光處理(Mercerisation)是紡織工業中一種針對棉纖維的化學處理工藝,通過将棉織物浸入高濃度堿性溶液(通常為氫氧化鈉)并施加張力,改變纖維的物理結構。該工藝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默瑟(John Mercer)于1844年發明,後經霍勒斯·勞(Horace A. Lowe)在1890年改進拉伸技術,顯著提升了棉纖維的光澤度與強度。
經過絲光處理的棉纖維橫截面會從腰圓形轉變為近似圓形,表面産生永久性光滑效果,同時纖維素分子鍊的重新排列使纖維強度提升約20%,染料吸收率增加50%以上。這種特性使其廣泛應用于高端襯衫、醫用紗布、家紡制品等領域,尤其適合需要鮮豔染色效果的紡織品。
現代絲光處理可分為常溫和低溫兩種工藝,根據《紡織科學評論》記載,處理後的棉織物會經曆嚴格的中和、水洗流程以去除殘留堿液,确保成品pH值符合國際紡織品質檢标準。英國紡織協會的技術白皮書指出,該工藝對棉纖維的改性效果具有不可逆性,這是其區别于普通堿縮處理的核心特征。
根據法語助手法漢-漢法詞典的釋義,mercerisation(法語拼寫)對應的中文術語是絲光處理,指對棉、麻等纖維素纖維織物進行化學處理的工藝。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源自19世紀英國化學家約翰·默瑟(John Mercer)的姓氏,指通過濃氫氧化鈉溶液對纖維素纖維進行化學處理,以改善織物的物理和化學特性。
主要用于高端紡織品(如襯衫、床品)和工業用布(如醫用紗布)。
法語發音為 [mɛʁsəʁizasjɔ̃],英語對應詞為mercerization(美式拼寫)或mercerisation(英式拼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