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endl/
n. 孟德爾(奧地利遺傳學家)
In 1857 Mendel started experimenting with peas in his monastery garden.
1857年孟德爾開始在其修道院菜園裡用豌豆做實驗。
We read the Slavophiles, and we read the westernizers, taught by the late scholar of Russia, Arthur Mendel.
我們讀過斯拉夫派,也讀過西化派,由已故的俄國學者亞瑟·孟德爾教授。
He, like Mendel, was ahead of his time.
他和孟德爾一樣,是超越其時代的人。
Mendel discovered the laws governing heredity.
門德爾發現了遺傳規律。
Monsieur Mendel. How are things in Switzerland?
孟岱爾先生,瑞士的情況好嗎?
格裡哥·孟德爾(Gregor Mendel)是19世紀奧地利科學家,被公認為現代遺傳學的奠基人。他通過系統的豌豆雜交實驗,首次揭示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為遺傳學奠定了科學基礎。以下是關于“Mendel”的詳細解釋:
分離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孟德爾發現,生物體的性狀由成對的遺傳因子(現稱為“等位基因”)控制。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每個配子隻攜帶其中一個因子。例如,純種高莖豌豆(基因型AA)與矮莖豌豆(aa)雜交後,子一代(Aa)全部表現為高莖,子二代則出現高莖與矮莖3:1的分離比。
來源:美國遺傳學會(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自由組合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在遺傳過程中彼此獨立。例如,豌豆的粒色(黃色/綠色)和粒形(圓滑/皺縮)在雜交後代中自由組合,産生9:3:3:1的表型比例。
來源: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創新實驗設計:
孟德爾首次采用統計學方法分析雜交結果,定量研究遺傳規律。他選擇豌豆的7對穩定性狀(如花色、種子形狀),通過人工授精嚴格控制雜交過程,并記錄數千株後代的表型數據。
來源: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
曆史影響:
其成果在1866年發表論文《植物雜交試驗》,但當時未被學界重視。直至1900年,三位科學家(德弗裡斯、科倫斯、切爾馬克)獨立重新發現其定律,遺傳學由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Nobel Prize)
“孟德爾遺傳”(Mendelian Inheritance):
指符合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單基因遺傳模式,如人類白化病、血型等。
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孟德爾化”(Mendelize):
在遺傳學中描述性狀遵循孟德爾定律的遺傳過程。
如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
來源:孟德爾紀念館官網(Mendel Museum)
關于單詞“Mendel”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源與語言背景
Mendel源自德語和希伯來語,是希伯來語名Menachem的變體,也可能與閃米特語(Semitic)中的“智慧、學習”相關。在猶太文化中,它曾作為意第緒語名字Manno的縮寫,現多作為Menahem的簡化形式使用。
性别與發音
該名主要用于男性,英文發音為/ˈmɛndəl/(近似“門-德爾”),中文音譯為“孟德爾”或“曼德爾”。
名字寓意與印象
根據傳統解讀,Mendel常被賦予“精明、有進取心、商業頭腦強”等特質,適合在金融、法律或政治領域發展。但也被指出可能帶有“對下屬嚴厲、個人生活缺乏和諧”等負面性格暗示。
特指Gregor Johann Mendel(格雷戈爾·孟德爾,1822-1884),奧地利遺傳學家、現代遺傳學之父。其身份包含:
如需了解具體實驗細節或遺傳學理論,可進一步查閱生物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