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無脊椎] 米列蟲亞科
Melinninae是多毛綱環節動物中一類小型底栖生物,隸屬于鰓蠶科(Ampharetidae),其分類地位在形态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得到雙重驗證。該亞科生物體長約2-5厘米,具有特化的分支狀鰓結構,這些鰓絲呈羽狀排列于體前部,主要用于呼吸和濾食沉積物中的有機顆粒。
其分類特征包括:1)具15-17個胸節且覆蓋細密剛毛;2)腹側齒片呈梳齒狀排列;3)肛節具扇形尾須。2021年通過線粒體基因組測序發現,Melinninae與Ampharetinae亞科存在顯著遺傳差異,支持其獨立亞科地位(WoRMS數據庫記錄編號: 129082)。
生态分布數據顯示,該亞科物種主要栖息于200-3000米大陸坡軟泥底質區,在北冰洋與西北太平洋已發現12個有效種,其中Melinnamacrura為模式物種。其管栖行為對沉積物穩定性具有生态工程效應(《深海無脊椎動物志》第4卷)。
"Melinninae" 是一個動物學分類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分類地位
"Melinninae" 是生物學分類中的亞科(Subfamily)名稱,中文譯為米列蟲亞科。這類生物屬于環節動物門(Annelida)多毛綱(Polychaeta)中的一類,通常栖息于海洋環境。
發音與用法
擴展說明
亞科是生物分類層級中介于科(Family)和屬(Genus)之間的單位。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更具體的生态特征或物種信息,建議通過生物學數據庫(如WoRMS)查詢該亞科下屬物種的詳細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态特征或分布範圍,可參考專業動物分類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