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coreceptor是什麼意思,mechanicorecepto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機械性刺激感受器
專業解析
機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是感覺神經末梢的一種特殊類型,專門負責感知機械性刺激并将其轉化為神經信號。這些刺激包括壓力、振動、拉伸、觸覺和本體感覺(身體位置和運動感知)。它們廣泛分布于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内髒和血管壁中,是感知外界物理接觸和内部身體狀态的關鍵結構。
核心功能與機制:
- 刺激轉換: 當機械力(如按壓、牽拉、振動)作用于機械感受器時,會引起其細胞膜上的特殊離子通道開放,導緻離子跨膜流動,産生感受器電位(局部電位變化)。
- 信號傳導: 如果感受器電位足夠強,達到阈值,就會在相連的感覺神經元上引發動作電位(神經沖動)。
- 信息傳遞: 這些動作電位沿着感覺神經纖維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大腦),最終被大腦解讀為特定的感覺(如觸覺、壓覺、振動覺、肌肉張力感、關節位置感等)。
主要類型與功能:
根據其適應的速度(對持續刺激反應減弱的速度)和感受野(能引起反應的皮膚區域大小),皮膚中的機械感受器主要分為:
- 快適應機械感受器: 主要對刺激的變化(開始和結束)或振動敏感。
- 帕西尼小體: 位于皮膚深層和皮下組織,對高頻振動(約 50-700 Hz)和深部壓力敏感。來源:《神經科學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Kandel et al.)
- 邁斯納小體: 位于無毛皮膚(如指尖、嘴唇)的真皮乳頭層,對低頻振動(約 5-50 Hz)和輕觸、滑動敏感。來源:《醫學生理學》(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 毛囊感受器: 環繞毛囊,對毛發偏轉敏感。
- 慢適應機械感受器: 對持續的壓力和皮膚形變敏感,能提供關于刺激強度和持續時間的信息。
- 默克爾觸盤: 位于表皮基底層(尤其在指尖、嘴唇),對持續壓力和物體邊緣、紋理細節敏感。來源:《感覺神經生物學》(The Sensory Hand, Vernon B. Mountcastle)
- 魯菲尼小體: 位于皮膚深層和關節囊,對皮膚持續拉伸和關節運動方向敏感。來源:《醫學生理學》(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其他重要機械感受器:
- 肌梭: 位于骨骼肌内,感知肌肉長度及其變化速率(牽張反射的關鍵感受器)。來源:《神經科學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Kandel et al.)
- 高爾基腱器官: 位于肌腱内,感知肌肉張力(收縮力),在防止肌肉過度收縮中起保護作用。來源:《醫學生理學》(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 關節感受器: 位于關節囊和韌帶内,感知關節角度、運動方向和速度(本體感覺的重要組成部分)。
- 内髒機械感受器: 存在于血管壁(感知血壓)、肺(感知牽張)、膀胱壁(感知充盈度)等内髒器官中。
機械感受器是将物理世界中的機械力(觸摸、壓力、振動、拉伸、身體運動)轉化為神經系統可理解的電信號的關鍵門戶。它們種類多樣,分布在身體各處,各司其職,共同構建了我們對自身身體狀态和外界物理環境的基本感知能力,如精細觸覺、深部壓覺、振動覺、本體感覺以及血壓、肺擴張等内髒感覺。
網絡擴展資料
“mechanicoreceptor”的拼寫可能存在誤差,正确術語應為mechanoreceptor(機械感受器)。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功能
Mechanoreceptor 是生物體内一類感知機械刺激 的感受器,能夠檢測壓力、觸覺、振動或形變等物理變化。例如,皮膚中的觸覺小體和内耳中的毛細胞均屬于此類感受器。
-
存在部位與作用
這類感受器廣泛分布于皮膚、肌肉、關節、内髒及内耳 等部位,負責傳遞如觸覺、痛覺、平衡感和本體感覺(身體位置感知)等信號。
-
可能的拼寫混淆
用戶查詢的“mechanicoreceptor”可能是拼寫錯誤。權威詞典(如海詞詞典)将其解釋為“機械性刺激感受器”,但更常見的正确拼寫為mechanoreceptor。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彙(如“mechanic”指機械師或力學),可參考其他搜索結果。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