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əˈnɪlə/ 美:/'məˈnɪlə/
複數:manilas
IELTS
n. 馬尼拉(菲律賓首都)
My manila folder is in the drawer.
我的馬尼拉紙文件夾放在抽屜裡面。
He put the contract in a large manila envelope and mailed it to his boss.
他把合同裝進馬尼拉紙的大信封,然後寄給老闆。
Manila is the capital of the Philippines.
馬尼拉是菲律賓首都。
Then he replaced the paper with paraffin-coated Manila paper so that straws do not become soggy.
後來他用塗上石蠟的馬尼拉紙代替了普通紙,這樣吸管就不會被弄濕。
Number 9 - Pitch-perfect karaoke in Manila.
第9位-非常完美,馬尼拉的卡拉ok。
She will be buried beside her husband at the Manila Memorial Park.
她将被安葬在馬尼拉紀念公園,她丈夫的身旁。
The storm has severely affected almost 2 million lives in and around Manila.
熱帶風暴嚴重影響了生活在馬尼拉及其周邊地區的200萬人民。
Urban mass rail concessions: the experience of Bangkok, Kuala Lumpur and Manila.
城市大規模軌道交通特許經營:曼谷、吉隆坡和馬尼拉的經驗。
manila bay
馬尼拉灣(菲律賓海灣)
n.|abaca/Manila hemp;馬尼拉麻;馬尼拉紙(等于manilla)
馬尼拉(Manila)是菲律賓的首都和最大港口城市,位于呂宋島西岸、馬尼拉灣東側,地理位置為北緯14°35′、東經120°58′。該城市由16個行政區組成,總面積約42.8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超過184萬(截至2023年數據),是菲律賓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
馬尼拉始建于1571年,由西班牙殖民者米格爾·洛佩斯·德萊加斯皮建立,名稱源自當地生長的水生植物“尼拉草”(Nilad)。在西班牙統治時期,馬尼拉成為亞洲與美洲間“大帆船貿易”的核心樞紐。1898年美西戰争後,該城逐步發展為現代化都市,并于1946年成為獨立後菲律賓的正式首都。
作為全球知名的國際大都市,馬尼拉貢獻了菲律賓全國GDP的36%(2024年世界銀行數據)。帕賽市的馬尼拉灣新城項目是當前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規劃建設金融區和創新科技園區。主要産業包括信息技術外包、航運物流和旅遊業,其中業務流程外包(BPO)産業年産值達290億美元(2025年菲律賓統計局報告)。
馬尼拉融合了西班牙、美國及本土文化,擁有7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包括巴洛克教堂群和西班牙王城。年度“馬尼拉日”慶典展示傳統竹制樂器演奏和民族舞蹈。特色美食融合中菲風味,如阿鬥波(Adobo)和春卷(Lumpia)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全市集中了菲律賓大學、雅典耀大學等26所高等學府,其中菲律賓大學在2025年QS亞洲大學排名第78位。位于塔吉格的科技園區聚集了東南亞最大半導體研發中心,與新加坡、東京建立聯合實驗室網絡。
以下是關于"Manila"的詳細解釋:
地理名稱(菲律賓首都)
材料名稱(馬尼拉麻/紙)
其他特殊含義
例句參考
若需更詳細的地理數據或技術參數,可查看相關來源網頁。
lineinterestedcross-checkmodedefianceclassicalityside withcoedcacophonouscarolBlumeChristmasesinfluencinginstantiateoryzalinskimpiertanksfoster songo bankruptpenalty functionthe victorious teamacathecticautospraycardiolysischockerferroakermaniteFriggloglogOLEDspelletizing